英國首相文翠珊堅持在脫歐後,要重新掌握移民流動的控制權,部分市場人士擔心這將令英國失去在單一市場的地位,亦即硬脫歐,令英國金錢嚴重損失之餘,亦會令貿易和貨幣都會受到極大的打擊。財經和政界人士於是紛紛要求文翠珊承諾軟脫歐,對移民流動應採取較彈性的處理。不過,相信文翠珊在短期內將會繼續對硬脫歐擺出一副全不在意的姿態,但到最後她才會假裝極不情願的接受歐盟開出的條件,以控制移民權力換取單一市場資格。
英國各界近日對硬脫歐都作出不少極悲觀的預測,包括英國一旦失去歐洲單一市場後,財政部每年將會損失660億英鎊、英國將會有1400家公司倒閉、英國人生活水平下降,以及英鎊將不再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等。
很明顯地,雖然上述的統計不一定完全準確,但是相信相差亦不會太大,相信任何一個英國人,尤其是英國首相,都極不希望出現這種情況,然而,為何文翠珊仍然強調是否硬脫歐只是其次,最重要的還是要收回控制移民流動的權力?難道她甘願為了減少移民而犧牲英國的經濟?
事實上,文翠珊在出任首相前,一直主張英國留在歐盟,不贊成脫歐,可見她認為英國的經濟利益比起移民減少更重要,但她眼見贊成英國脫歐者主要是反對移民流入的英國人,所以她明白到不可能漠視他們的要求,於是她可能因而假裝首要任務是阻止移民,其次才是繼續保持在單一市場的地位。她希望一直反對移民者能再三考慮是否寧願不要單一市場也要削減移民,假如他們在權衡過利害關係後,最終發覺代價太大,便很有可能會妥協,讓文翠珊在與歐盟談判時,雙方更易取得共識。
雖然六月三十日公投結果顯示,佔了逾一半的英國投票人士寧願承受失去歐盟成員資格的風險,亦要阻止移民湧入,但他們當時可能還夢想歐盟在互惠互利的情況下,最終不會對英國的脫歐條件要求得太苛刻。然而,在脫歐後,歐盟成員國紛紛擺出了強硬的姿態後,這些英國人現時可能因意識到英國在談判籌碼方面實在不多而願意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