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王嘉傑報道:內地去產能政策初見成效,德銀近日就發表報告指出,8月▉分內/份內▉地企業利潤按年增長近20%,錄三年新高,預期第四季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會預測為正值。因此,建議投資者注意非銀行類的金融、水泥及機器設備和原料等板塊,推薦中國平安(02318)、HTSC(06886)、海螺水泥(00914)及中航科工(02357)等中資股。
德銀指出,內地居民收入復甦,隨着通脹預期升溫,企業將會補庫存,刺激工業供應鏈內的耐用品消費。該行預計,內地企業於第三季盈利會現強勁反彈,市場對各板塊會進行重估。此外,該行重申對中資股市場看法正面,認為有關企業利潤及現金流得到改善,內地政府加快改革、目前公司估值有大折讓,該行稱國指目前估值相當預測市帳率1.2倍,較歷史平均值折讓31%,而非金融類的H股折讓約12%,加上內地資金南下都有助中資股及後的表現,預料市場將繼續在多個行業板塊上調評級。
另外,德銀亦就「深港通」即將開通發表報告,列出可受惠深港通計劃的恒生綜合小股指數(HSSI)共13間,並給予「買入」投資評級,當中包括福耀玻璃(03606)、鳳凰醫療(01515)、華電福新(00816)及通達集團(00698)等。
此外,自公布批准內地保險資金透過滬港通買港股後,市場都想了解有關資金的去向。大和發表報告,認為滬港通對中資保險股海外資產配置靈活性有正面幫助,指出中國平安(02318)、招行(03968)、交行(03328)等會是險資最愛。
大和同時指出對內險業「正面」的看法,認為中國太保(02601)、中國人壽(02628)及新華保險(01336)的海外資產佔比較少,因此料可受惠於新計劃,並預料每年會有290億元(人民幣,下同)透過互聯互通流入港股,相當於港股通交易約16%。
大和發表報告,基於內地保險資金看重長線及低波動性,該行利用市值、AH折讓、派息、持股比例及估值,五個指標篩選出20隻受惠港股,當中大部分為金融股,除上述三間外,亦包括建行(00939)、民行(01988)、騰訊(00700)及當代置業(01107)等。大和認為,滬港通令保險企業可自由地投資本港大型企業,騰出QDII額度作其他市場或資產類別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