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香港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大公報記者黃裕慶攝
大公網9月30日訊(記者黃裕慶)人民幣將於10月1日正式獲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籃子貨幣,並以10.92%的第三大權重,與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圓共同構成國際貨幣體系的主要支柱。中銀香港(02388)副董事長兼總裁岳毅表示,這對人民幣國際化和IMF改革來說,都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里程碑」。
岳毅續說,人民幣國際化短短數年,就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成為全球主要支付貨幣、外匯交易貨幣、國際儲備貨幣及貿易融資貨幣。境外地區亦出現香港、倫敦、新加坡等離岸人民幣中心,顯示了人民幣的國際化地位。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SDR籃子貨幣,是對中國深化改革開放的肯定,也是對人民幣國際化的肯定。
近年來,國際社會一直探索完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以更好發揮SDR作用。人民幣作為首隻來自新興市場的國際貨幣成功「入籃」,代表了新興市場力量加入國際貨幣體系,既可促進SDR相對穩定,又提升了SDR儲備、計帳及支付功能。最近世界銀行於中國成功發行人民幣計價的SDR債券,亦令SDR增加了投資價值,有利擴大SDR的使用。
岳毅說,人民幣獲納入SDR籃子貨幣,標誌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攀上更高台階,將大大促進人民幣國際使用。隨着人民幣從國際支付貨幣、外匯交易貨幣發展成為國際儲備貨幣,外國央行將進一步增持人民幣外匯儲備,並帶動其他市場參與者投資人民幣資產,促進人民幣外匯交易、企業貸款、債券發行、資產管理及貿易結算業務。「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必可從中受惠」。
展望未來,岳毅表示,借着人民幣國際化的東風,內地資本項目將加快開放,境內金融市場與全球市場進一步聯通,「一帶一路 」項目亦逐步落地,將有助進一步提升中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和對外開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