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港銀諗計捕捉入籃商機

時間:2016-09-29 03:15:41來源:大公網

  圖: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

  人民幣10月1日正式納入特別提款權(SDR),為人民幣國際化踏出重要一步,香港作為最大人民幣離岸中心,亦能於箇中分享成果。本港銀行界人士預期,離岸市場的影響短期以外匯市場為主,加上深港通推行在即,人民幣外匯成交量有望提升;長遠也可為本港銀行業帶來更多商機,例如可考慮在內地推出SDR債券基金、在離岸市場發行SDR債券,或於「一帶一路」項目使用SDR作為融資工具等等。\大公報記者 邵淑芬 黃裕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人民幣納入SDR貨幣籃子,其影響深遠。恒生銀行(00011)執行董事兼環球銀行及資本市場業務主管馮孝忠接受《大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各國央行一般不會因此而增持人民幣,因在SDR的佔比「只是一個參考」,主要還是參考兩個基本因素來調整儲備貨幣,分別是與中國的貿易往來狀況,及對人民幣回報率和匯價前景的看法。

  馮孝忠認為,部分與中國貿易較頻繁的國家,可能早已將人民幣列為儲備貨幣;然而,部分國家或因「入籃」因素,而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貨幣的考慮名單。他續稱,央行在配置人民幣資產時,可以考慮在岸市場的A股和債券;若是外匯,可於香港選擇在岸匯率(CNY)或離岸匯率(CNH),短期而言,預期離岸市場的外匯交投量比較受惠。

  內地冀拓SDR資本市場

  在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預期籠罩下,香港作為全球最大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業務發展乏善足陳。馮孝忠指出,在人民幣貶值周期期間,與人民幣相關的結構性產品、投資產品難免受拖累,惟基本產品(即現匯和遠期)的交易量有增無減,主要是人民幣趨於雙向波動,對沖需求大,例如預期人民幣貶值的投資者或購入美元,企業亦可能提早償還美元、港元等外幣貸款。人民幣「入籃」,令SDR相關產品受關注。馮孝忠表示,內地有意發展SDR資本市場,如日後市場發展成熟,有足夠發行量和流通量,恒生會透過旗下的恒生前海基金管理公司,研究在內地成立投資於SDR債券的基金,正式發售時可選擇以私募或公募形式推出,或兩者並行。

  SDR債券現時不通用,一般是IMF、世界銀行向第三世界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借出貸款時會使用。由於債券本身已包含5種SDR貨幣(即美元、歐元、人民幣、日圓和英鎊),擁有「貨幣中性」特點,可互相抵銷貨幣升值或貶值壓力,即使第三世界國家的貨幣兌美元貶值,也毋需擔心外債會越滾越大。

  有利發展「一帶一路」項目

  馮孝忠相信內地企業亦希望發行SDR債券,尤其是涉及「一帶一路」和向外投資項目,藉此減低貨幣風險和發債成本。如果日後發展成熟,不只在內地,企業也可考慮於離岸市場例如香港發行SDR債券。他說,香港企業對「海上絲綢之路」不陌生,對越南、柬埔寨、孟加拉、緬甸等東南亞地區,也有豐富投資經驗。

  「一帶一路」項目日後若使用SDR做融資工具(例如貸款或發債),也會增加外匯成交量。馮孝忠解釋,例如某一國家建鐵路,在收取SDR之後,如果用來買機器,可能用英鎊或歐元支付,就會產生外匯交易。

  渣打香港環球人民幣應用策略主管凌嘉敏表示,人民幣「入籃」對香港的直接影響不是太大,但整體仍有好處。雖然央行及機構投資者可直接投資於內地債券市場,但不排除有資金留在香港,亦可能在香港做對沖。她說在岸也可做對沖,但離岸市場可提供多個選擇,亦較為便利。

  隨着愈來愈多境外央行持有人民幣資產,凌嘉敏相信會提高投資者對人民幣的信心,帶動跨境貿易及使用人民幣作貿易結算,中長線對香港有正面影響,但短期未必有太大改變。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