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蔡若蓮冀教育回歸專業

時間:2016-09-07 03:15:38來源:大公網

▲蔡若蓮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最令她感慨是幾年來教育問題政治化

大公報記者▉楊州/揚州▉攝

  2016年立法會選舉結束,現任教育界議員、教協副會長葉建源以45984票成功連任,但得票比上屆減一千,反而其對手蔡若蓮,作為政治素人一舉就獲18158張支持票,得票比上屆大增三千。挑戰巨人不成,蔡若蓮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問心無愧,最令她感慨是幾年來教育問題政治化,小三TSA存留和「普教中」等問題「未討論先有答案」,甚至以群眾壓力企圖迫令政策變改,反映政治凌駕專業。她寄語對手讓教育回歸專業,才是社會之福。\大公報記者 ▉楊州/揚州▉ 呂少群

  自6月26日宣布參選,歷經多場選舉論壇,以至馬拉松式的點票過程,獨立候選人蔡若蓮昨晨七時許回到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室,如常展開新一天工作。談到剛結束的教育界議席選戰,她雖未能當選,但得票增加3000張,對手葉建源則減少1000票,此消彼長,18158票更是歷來挑戰教協候選人之中的新高,「我不會忘記一萬八千幾個吩咐和囑託」。她自喻為雞蛋,形容面對教協這堵「高牆」,有此成績,自覺值得鼓舞,認為與業界存在眾多問題和不滿未及解決有關,最痛心是教育政治化愈來愈嚴重,不少教育議題被政治標籤,教育問題不問老師意見,卻問議員。

  蔡若蓮表示,今次參選看到教協的政綱像「超級市場」,包羅萬象,但無側重點,像十五年免費教育就無焦點。一年前,有幼師申請中學文書工作觸發她關注幼師薪金,經過調查研究而成立「幼師薪酬關注組」,目標就是要落實「幼師薪級表」。

  批對手只講政治不講專業

  競選落敗,但她仍會繼續爭取設立幼師薪級表。談及外界稱教師待遇好就會出現怠工,蔡若蓮認為,常規編制不一定跟「懶」掛鈎,「大多數幼師工作投入又拚搏,不能就以偏概全,他們之所以做幼師,無非是喜歡小朋友、有愛心,但這些不應當作被欺負的原因。幼師要被信任、被尊重,要給予符合專業的待遇。」

  談及多次競選論壇,蔡若蓮慨嘆只講政治不講專業。例如特首出任大學校監一事,對手一味提出廢除特首校監必然制,蔡若蓮認為,這不應只是唯一選項。

  她也注意本屆選舉,許多候選人將取消小三TSA和反對「普教中」作為政綱,「其實,在荷蘭、新加坡以至許多國際學校,『普教中』早已成政策,教普通話已成趨勢,香港不應在此卻步,再如『簡體字』亦被搬上台,討論範圍超出語言文字,種種跡象反映有人想利用群眾壓力影響教育專業。」

  「普教中」助重拾家鄉文化

  蔡若蓮認為,人們之所以反對「普教中」是受反內地情緒主導,「普教中」延伸出來即是一種國家認同感,及對家鄉文化的認識。「現時香港新一代多是出生於香港,他們的國家認同感來自上一代,但不少學生已不知道籍貫在哪裏,問題出在傳承上」,「普教中」能從語言文字,有助於學生重拾家鄉文化,像一種「尋根」之旅,可以終身受用。她慨嘆,現時語文教學課程只講應試技巧,缺乏人文培養,未在文字上深入探討背後的歷史及文化。

  談及「港獨」入侵校園的問題,蔡若蓮直言,這是文化傳承做得不足,要從根本處理,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解決。她補充,年輕人隨着年齡增長、閱歷增多,會反思自己所作所為,若他們從事教育,認真關心社會,相信他們會變的。

  綜觀今年立法會選舉,蔡若蓮從選舉結果感覺到社會需要正能量。「年輕人被推上政治舞台,人生似乎要轟轟烈烈,但生活不是如此,也需要平平淡淡。」她補充,「拉布」簡直是浪費生命,政治爭奪、社會撕裂,對任何人都是傷害,相信有經驗從政人士會全心為港,能夠扭轉議會文化。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