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Backers創辦人之一的吳文俊表示,眾籌目前在港仍然十分新穎
隨着外國回饋式眾籌網站的產品愈來愈多人注意,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產品最初是借助眾籌而生,有港人看到了產品眾籌的發展潛力,特意在尖沙咀開設眾籌概念店,在外國及香港引入受歡迎的產品,在店內展示,甚至銷售。Backers創辦人之一的吳文俊表示,眾籌目前在港仍然十分新穎,但店舖目前僅靠銷售產品已達至收支平衡,未來打算提供更多服務予發起人,協助他們在香港乃至亞洲銷售產品。\大公報記者 王嘉傑
一件只得概念的產品,而且發起人籍籍無名,要獲得偏好大品牌及看過實物的港人支持,確實非常困難。吳文俊及何松江今年創立香港首家眾籌概念店,銷售在眾籌平台生產的產品。吳文俊表示,眾籌平台上產品多是未完成,或者寄出後產品貨不對辦,因此決定引入一些在眾籌平台上的產品,讓港人先試後買,從而減低直接網上投資的風險。這種銷售法,在新加坡亦有出現,年輕人在商場的攤檔擺賣眾籌生產的產品。
Backers店內還多了一個元素,在店內放置一些仍在網上眾籌的產品作展覽。吳文俊表示,有些項目發起人,在眾籌期間,想先把自己的產品讓大眾親身體驗,期望能增加眾籌金額。目前在店內陳列了一張仍然在Kickstarter眾籌的枱。他指出,不少產品尤其是傢具,支持者都希望能夠親身試一試。
港人活躍海外眾籌平台
吳文俊表示,根據市場研究報告顯示,與台灣相比,港人在國際眾籌平台參與度較低,雖然兩者每筆對項目支持的金額相若,不過來自台灣的支持者數目卻多於香港。他坦言成立Backers是「摸着石頭過河」。不過,即使香港的產品眾籌氣氛不及周邊地區,然而該店目前已達至收支平衡,而且主要是靠銷售眾籌的產品,證明港人勇於嘗試新產品。他希望未來在港島及新界各開一家分店。
根據Kickstarter提供的數字,港人在其網站的活躍程度並不落後於其他亞洲地區。Kickstarter於2009年成立,截至今年8月25日,共有23000名來自香港的支持者,每人對每個項目投資約140美元(約1092港元),而且平均每個港人投資金額達575美元(約4485港元),名列前茅。數字反映,即使產品未必能成真,有使用眾籌的用家仍很願意支持一些較新的項目。當產品成型後,對港人的吸引力更大,這解釋到,Backers何以單靠銷售眾籌產品就達至收支平衡。
當產品經過眾籌而成型後,除了將產品發到出資的支持者手上,未來就是如何再將產品的生產規劃擴大,最終轉到在市面銷售,這個過程需要不少支援幫助。因此,吳文俊的目標不止於銷售眾籌產品,他希望與發起人合作,協助他們的產品在香港乃至亞洲地區銷售,並從中收取服務費或產品銷售的分成。不過,目前有關的收入仍然很少。
激活需要故事性項目
香港眾籌氣氛未來能否活躍起來,還要看有沒有創意的項目。香港眾籌平台的項目,主要是來自公益、電影及社區活動,對於創意產品仍然較少。美國克萊姆森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徐家健表示,現時本港較知名的眾籌項目都是因為發起人本身有知名度,暫時未能如外國的平台,以平台帶動發起人,因此未來需要一些有故事性的眾籌項目,在香港的平台「彈起」,才能帶來新轉機。
城市大學商學院客座教授陳鳳翔表示,Kickstarter來港或能刺激本港的眾籌平台發展,改善自身平台的界面,而有新的平台或許能吸收外國眾籌平台的好處。他又認為,若果未來本港有不少產品透過眾籌製造出來,將可幫助香港的設計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