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左起:劉明宇、潘秀娟老師、李滿枝、李樂夫 實習記者林東雲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林東雲報道:九月開學在即,即將成為香港大學工程學院學生的李滿枝,暑假仍在埋首提升英文能力。和其他入讀港大的學生一樣,他成績優異,不同的是,他今年21歲,比其他新生大兩三歲。人們不知道的是,這位新移民「種瓜得瓜」,是閩僑中學師生以行動支持加自身努力,他也帶動同學全力追夢,一同演繹着關愛校園的關愛故事。
四年前,李滿枝在廣東汕尾就讀高一時隨家人移居香港後,第一個難關就是英語。入讀閩僑前,他給數十家中學打電話,無一例外都被拒絕,有學校職員刻意用一大串英語考他,然後在電話裏傲慢地說「咁就係囉(還想來申請我校?)」。幾番波折,他由沙田轉到北角參加閩僑中學的入學試,除了英文不及格,連原本不錯的數學也不及格,無奈地留級中三。
在老師的幫助下,滿枝努力追趕英文,即使假期亦堅持看書做練習,英語語法明顯提高,中三期中試英文拿到全班第二。由於中文和數學基礎較好,總成績升到全級第一。但是,中四進入全英語學習方式,滿枝無法適應,英語課只能聽到一兩成,他非常沮喪。在一次校董交流會上,看到同學和校董用英文交流流暢,而自己連自我介紹都無法講好,心情更是跌至谷底。
閩僑中學生涯規劃老師潘秀娟注意到滿枝的情況。眼見學校此前亦有學生因為英文不過關而無法升讀理想大學,她不希望滿枝又成失落者,為此每星期約他午膳,一對一指導英語。去年,滿枝第一次參加文憑試(DSE),英文科只得兩分,潘老師鼓勵他,「只欠英文,不如重讀,再試一次。」滿枝接納了,決定重讀,也更加用功,可以連續幾小時一個人在學校自修室苦讀英文科,一連幾個月都是這樣。
今年七月,DSE放榜,李滿枝回校領取成績表時聽到薛老師一句「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便知道自己成功了。因為自己真的付出了很多。他最感動的是老師和同學的幫助,平時走到走廊時,都會有老師和同學對他喊「李滿枝,加油」,全校都在撐他。
另一方面,李滿枝也以自身故事感染同學奮進。考完文憑試,他仍如常回校,幫助師弟師妹應付功課。「我自己的求學之路較曲折,希望師弟師妹借鑒,可以走得好一點。」重讀期間校方特邀大學生回校指導,「大學見」成了彼此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