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市場估計八月一手樓銷情將突破二千個,為近年來最好的一個月
文| 大衛
近期多個新樓盤銷售反應不錯,除了受惠全球央行繼續大開水喉之外,新樓盤以實用面積二至三百方呎細單位為主打,折合樓價可低至四百萬元以下,買家較為容易「上車」,加快新樓盤銷售速度,予人樓市有景的錯覺。細價樓大氾濫,實際反映市場購買力有問題。更重要的是,細價樓買家持貨能力一般較弱,一旦經濟與樓市急速下行,業主斷供物業風險自然較高,成為樓市潛在計時炸彈。
新供應急增近兩倍
最近數月新樓銷情不俗,單日不是售出七至八成單位,就賣個滿堂紅。樓市市況突然之間好轉,與英國公投脫歐之後,全球央行繼續減息與加碼量化寬鬆規模不無關係,意味貨幣將會繼續貶值,迫使資金加速投向「磚頭」保值。
事實上,新樓盤買家之中,投資客比重明顯有所上升,個別樓盤比重更高達六成,買家顯然無懼雙倍印花稅,預期資產價格漲勢未止。
二萬單位消化吃力
市場估計八月一手樓銷情將突破二千個,為近年來最好的一個月,予人樓市有景、重踏升軌的錯覺。其實,本港樓市調整仍未完,迄今樓價較歷史高位下跌約近一成,況且本港以至全球經濟大環境仍在轉壞之中,樓價再次破頂的機會暫時不大。
同時,近月推出新樓盤以實用面積二至三百方呎的細單位為主,即使呎價萬多元,但涉及樓價可低至四百萬元以下,買家較為容易「上車」,尤其是吸引首次置業者入市,因而有利新樓盤銷情。
買家持貨能力一般
鑑於近期細單位吃香,地產商一窩蜂大量興建二、三百方呎蚊型單位,這類單位在未來數年供應量將會大增,成為樓市潛在一大隱憂。根據仲量聯行資料顯示,一六至一九年的四年間,實用面積四百三十方呎以下的細單位供應量達二萬個,平均每年供應五千單位,高出過去十年平均供應量接近兩倍,預期市場消化十分吃力,怪不得地產商鬥快推盤,紛以遠期樓花方式開售,以鎖定手上利潤。
樓市潛在計時炸彈
值得注意的是,細價樓買家持貨能力一般,從不少買家選擇由地產商提供較高成數的按揭可見一斑,遇到經濟與樓市急速下行,斷供物業風險自然較高,成為樓市潛在計時炸彈。
即使有分析估計今年本港樓價有望由跌轉升,但現時客觀環境而言,樓市調整期將會持續一段時間,美國年內加息的可能性存在,資產泡沫有爆破風險,其中野村證券預測本港樓價在現水平再跌百分之十。
傳聞長實地產(01113)高價放售手上物業,包括中環中心,李嘉誠如何看後市,大家應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