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中國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盛松成認為,針對目前的經濟情況,積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要相互配合。在現階段,企業稅付高於利息,降稅效果好於降息。也可以通過降稅降費等方法,解決企業的高槓桿問題。由於內地外債比重不高,短期國債也比較小,若把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以上,甚至於5%都問題不大。
解決企業高槓桿問題
盛松成接受內媒專訪時指出,目前內地在投資、消費、進出口「三架馬車」中,消費還有所上升,但短期內要消費大量增加,成為短期經濟穩定器這個作用還比較困難。內地進出口已佔到全球11%左右,加上全球經濟形勢目前也不太好,要靠出口來拉動現在短期的經濟也不是很現實。所以短期經濟穩定,投資還會起比較大的作用。現在是希望通過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拉動固定資產投資、製造業投資和民間投資能有所增速。
他分析稱,要拉動經濟,降息、降稅都是有用及有效的,但當利率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繼續降利率效果未必特別好。目前全利率者在比誰低,即使實行負利率,也未必能促進投資。這個時候降稅效果反而更好。在一定條件下,降稅更有力,尤其是對中小企業、高科技企業,降稅可能對它更有發展意義。總體來說,內地企業的負稅還是比較重的,還有各種費用,所以要實質性降低企業的稅收現在應是比較緊迫,也應是比較積極實行的政策之一。
可提高財赤率至3%以上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配合,除了降稅以外,還可以增加財政赤字。他表示,目前中國的外債不到1%,絕大多數都是內債,同時,內債規模中,短期國債也比較少,大部分是長期國債,短期國債還債的壓力比較小。上述兩點原因決定了內地在相信長的時間內,可以在財政赤字上有所突破,認為把財政赤字率提高到3%以上、到4%,甚至於5%問題都不大。
針對M2與M1的剪刀差擴大,七月當月M2增速只有10.2%,「企業流動性陷阱」的問題。他表示不能單從M2來解讀整個社會的流動性,還要觀察如社會融資規模等一系列的指標。去年七月因股市場波動注入較多資金以維持股市穩定、今年七月人民幣貸款少及金融機構的表外融資下降較大等,令M2增速較少。他估計八月以後M2會逐漸上升,同比增速可能將超11%甚至接近12%左右。
展望人民幣匯率表現,他相信,人民幣是雙向淨動的概率大於單邊貶值,資本流動、流進流出是正常的現象,認為下半年和明年,還是會保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至少在短期內或相當一段時間內,出現人民幣比較大的貶值或者大的資本流出都不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