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恒指和國指成份股今實施波動調節機制
【大公報訊】繼收市後競價時段(俗稱U盤)上月推出後,股票市場今年第二項重大措施「市場波動調節機制」今日(22日)起亦正式生效。首階段適用於81隻恒生指數及恒生中國企業指數(H股指數)成份股。當相關股份的即將成交價,超出5分鐘前最後一次交易價格的上或下10%,即觸發5分鐘冷靜期,屆時有關證券只可在指定價格範圍內交易。而每隻股份在每節交易時段最多只會觸發一次冷靜期。
業內人士認為,由於初期只限於藍籌國企成份股,而10%波幅對成份股而言已頗大,故除非當日股市氣氛異常好或差,否則大規模觸發的機會甚微,但個別受消息影響的股份,可能會觸及10%漲跌幅。新鴻基金融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稱,正常情況下,港股不會觸發市調機制,而在不正常情況下,市調機制能有效保障投資者利益。他對市調機制持中性態度,相信市場需要一段時間消化。
有別於內地現行的個股升停跌板,本港市調機制不會要求暫停交易,亦不會限制全日波幅。假設股份於上午11時成交價為100元,而在11時15分跌至90元。因觸發5分鐘10%波幅限制,股份即時進行5分鐘的冷靜期時段,股份只限於90至110元區間進行交易。冷靜期時段過後股份可繼續按市場價買賣,而市調機制於兩節交易時段只會觸發一次。
港交所市場科主管李國強早前表示,市調機制的作用並非限制由基本因素引發的股價波動,而是可對市場起到提示作用,當相關股份出現價格大幅異常波動時,市場參與者有機會重新評估其策略及持倉情況。
不過有市場人士擔心,波動調節機制會引發磁吸效應,當股價波動接近觸發點,有機會出現恐慌性買入或拋售。業內人士指出,現時流行的程式交易執行速度快,可以毫秒計算,加上是自動操作,可引發雪球效應。5分鐘冷靜期時間亦偏短,散戶未必察覺及有足夠時間作反應。另外,建議深港通內的港股通中小型股份可納入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