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國家外匯管理局昨日公布,上月銀行結售匯連續第十三個月出現逆差,差額為317億美元,較六月128億美元的逆差擴大146.83%,創近四個月來新高。外管局新聞發言人表示,英「脫歐」短期影響,及季節性因素共同加大當月外匯淨需求,但總體看當月跨境資金流動仍在正常範圍內有所波動,跨境資金流動中長期基本穩定格局未改變,未來結售匯將更加均衡。
外管局新聞發言人指,結售匯逆差有所擴大,一方面因七月初英國「脫歐」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推動美元走強,人民幣匯率有所貶值,中國市場主體結匯意願降低。另一方面,疊加季節因素,如當月外資企業利潤匯出、境外上市公司分紅派息的主要時期,投資收益相關購匯需求上升;暑期個人境外旅遊和留學購匯較多。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亦指,由於上述外圍因素致人民幣貶值較大,且貶值預期也被推升。在此背景下,企業結匯觀望情緒增加,購匯衝動增大。季節性因素有一定影響,但不是特別大。
新聞發言人還表示,七月跨境資金在正常範圍內流動,具體表現在兩方面:一是銀行結售匯逆差環比增加,但企業、個人等非銀行部門結售匯逆差變動相對平穩。二是非銀行部門涉外外匯收付款重現逆差,但規模較小。
人幣趨穩 結售匯逆差料改善
外管局數據還顯示,上月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1319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前七月銀行累計結售匯逆差1.35萬億元(折合約2055億美元),同比增加19.14%;銀行代客累計結售匯逆差1.37萬億元,同比增加10.67%。
新聞發言人指,雖然結售匯逆差有所擴大,但一些有利於外匯供求平衡的積極因素繼續顯現。首先,一些數據顯示當前市場情緒保持基本穩定;其次,部分渠道的外匯融資繼續回升,且企業對外債務去槓桿化步伐持續放緩。
中國央行昨日調升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125個基點,至6.6305元;在岸人民幣跟隨走勢,16:30收報6.6260,較上一交易日日盤、夜盤收盤分別漲146點、110點。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公司研究諮詢部高級分析師袁海霞相信,人民幣匯率目前已呈現企穩跡象,未來或延續雙向波動加大、總體小幅貶值走勢。
劉健稱:「七月下旬以來,央行及時合理引導市場預期,人民幣走穩。八月前半月匯率相對穩定,如果全月都是這個趨勢,結售匯逆差料將改善。」他從內外因分析認為,人民幣匯率後期有望呈現階段性企穩格局。他相信,鑒於「深港通」年內有望開車,及人民幣10月1日將正式納入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預計短期跨境資金存在一定的改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