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避險需要 黃金中線可看俏

時間:2016-07-24 03:15:21來源:大公網

  圖:金價在2011年9月5日升穿企穩在1900美元後,自始牛氣不復返

  英國公投脫歐結果揭盅當日,投資者陷入極度悲觀情緒,瘋狂搶入被視為具避險作用的黃金商品,黃金ETF持倉量單日急增43億美元,每盎司金價單日應聲飆高53美元,一躍企穩在1300美元以上。坊間遂響起久被遺忘的「黃金牛市」論調。瑞銀分析員認為黃金進入牛市,目標價見1400美元。瑞銀的目標價已算客氣,里昂更加進取,預期金價升至4200美元。近期市場避險情緒降溫,金價開始偏軟,黃金中線是否仍具吸納價值,就讓專家從多角度分析拆局。/大公報記者 劉鑛豪

  「投資市場永遠如鐘擺動,不是超買,就是超賣」。國際金價在2002年牛市起步,經歷11年大牛市,當2011年7月金價升穿每盎司1600美元後,買氣沖天,外資大行亦相繼調高金價目標,美銀美林上調12個月目標價至2000美元;花旗預期在2011年底前金價見2500美元的機會率,由5%增加至25%;摩根大通預期金價年底前可見2500美元。可惜金價在當年9月5日升穿企穩在1900美元後,自始牛氣不復返,輾轉回落至今年初的1000美元水平。

  里昂揚言見4200美元

  國際金價近期再度成為市場熱點,主要在英國公投脫歐後,投資者憂慮歐盟會因而土崩瓦解,金融風險上升,遂把黃金視為安居納命之所。金價由5月底的1200美元,受「脫歐派」在民調領先的影響,走勢拾級而上;6月24日脫歐結果揭盅當天,金價大漲53美元,或4%,由1262美元,抽高至1316美元收市。然而,隨着市場對脫歐憂慮降溫,金價似乎不復當日勇,在7月初見1364美元後,已無力繼續走高。黃金商品後市是否仍具有投資機會,散戶投資者在入市前,可參考大行看法。

  被喻為金市「大牛王」的里昂證券全球策略師Christopher Wood,早前發表驚人言論,認為金價有機會升至每盎司4200美元,即相較現價升超過兩倍。投資者或會問,Wood何出此言。他的論據是,環球央行的信用破產,導致全球在某種程度上,回復金本位。事實上,市場上愈來愈多人關注到全球央行無止境地「印銀紙」,使到他們的信用度愈來愈低。

  Wood稱,包括美國聯儲局在內的全球央行繼續擴張資產負債表,最終將令央行「名譽掃地」,動搖貨幣體系穩定性以及完整性。央行無法削減資產負債表規模,及通過公認的非傳統方法刺激經濟,將使到貨幣體系終結。倘若發生這種情況,全球在某種程度上將會回歸金本位,引致金價飆升。

  滙豐:1400美元升到頂

  當然,Wood的言論屬於「黑天鵝」,但看好金價後市的大有人在。瑞銀集團分析師Joni Teves認為黃金已進入新一輪牛市,金價短期內會漲至1400美元。Teves的理據是:首先是環球宏觀經濟不確定性上升,其次是全球央行貨幣政策偏向「鴿派」,最後國債收益率不斷下降。Teves補充稱,英國脫歐後,全球多個國家的國債收益率跌至歷史新低,在國債收益率低迷情況下,黃金商品相形具有吸引力。

  星展集團首席投資辦公室發表報告指出,金價自1970年出現過四次大牛市,而新一輪正在展開。星展集團認為,市場尚未反映美國總統選舉所產生的政治不確定性。同時間,由於美國總統大選迫近,美聯儲在9月份、11月份加息機會降低,在低利率環境下,對金價來說是利好因素。此外,英國脫歐的潛在風險,負利率問題,全球股市波動性上升等等,都會刺激投資者對黃金的需求。

  綜合其他大行意見,推高金價始終離不開上述理據,即環球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全球央行持續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及國債收益率低殘。

  不過,滙豐對金價看法偏向保守,認為金價到1400美元水平將會是頂部。滙豐相信,英國脫歐、負利率環境等等因素,已反映在近期金價升浪中。滙豐預期今年黃金平均價約1275美元,明年、後年分別為1310美元及1270美元。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