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菲方一手主導的南海仲裁案即將作出所謂「最終裁決」,鑒於「仲裁庭」的人員組成及中方從自始至終「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裁決結果肯定偏向菲方。對南海仲裁,中方一直視為一場政治鬧劇和挑釁,對所謂裁決結果,中方早有預判及因應之策,「不承認、不執行」原則立場不會變,捍衛南海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更不會有絲毫動搖。
當南海仲裁鬧劇進入最後階段時,菲政壇已經「變天」,仲裁始作俑者阿基諾三世已黯然謝幕。如何處理南海問題,不僅關係到中菲關係能否重啟「新時代」,而且關係到東南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這是對杜特爾特政治智慧的嚴峻考驗。
尚在大選期間,杜特爾特就以一個「敢作敢為」的政治強人形象示眾,對阿基諾執政所引發的衰退、貪腐、犯罪等種種弊端進行過激烈批判,其中包括親美疏中的外交政策。六月三十日就職時,杜特爾特聚焦國內事務,隻字未提當下敏感的南海議題。在首次閣僚會議上,他要求低調處理南海仲裁結果,避免刺激中國。在另外一些場合,杜特爾特矢言在南海問題上不會與中國兵戎相見,甚至表達出希望盡快訪華的願望。這一系列動作都被解讀為對華釋出善意,放出願與中國緩和關係的積極信號。
但與此同時,還應當看到,菲新政府「誠意與善意」的背後仍有很大保留,傳達的信息仍很模糊。如果杜特爾特真想改善對華關係,最大善意莫過於叫停南海仲裁鬧劇,為兩國關係設定「止損點」,避免其因所謂「裁決」繼續走向惡化。但杜特爾特不僅未這樣做,反而菲與中國談判與仲裁結果不能落實掛?。菲外長亞賽也表示,完全遵從並希望國際社會助菲落實仲裁結果,菲將待裁決公布後再研究其影響和後果。
這正是杜特爾特的「私心」之所在。如果南海仲裁庭作出有利於菲的裁決,在菲國內可被視為其外交的勝利,聽任仲裁走向終點不僅有助於新政府贏得更多民意支持,也可使其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有更多砝碼和迴旋空間,令杜特爾特在對華交往中佔據更大主動。顯然,菲新政府在對華關係上採取了兩手策略:既想通過南海仲裁向中國施壓,撈取政治實惠;又想與中國修好,讓中國幫助其發展經濟。淡化南海仲裁議題不過是其權宜之計,目的是避免中方針對裁決採取報復措施,令其帶領菲律賓走進「新時代」的承諾泡湯。
南海裁決必定衝擊中菲關係,給兩國合作帶來新障礙。菲新政府這種「騎牆術」是十分危險的,結果可能是白白喪失中菲關係改善的寶貴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