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中民金融首席執行官王兟表示,希望可在不久的將來,把中民金融打造為資產規模過千億元的企業\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中民金融(00245)今年2月中旬委任資深銀行家王兟出任首席執行官一職。擅長於「逆向思維」的王兟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目標在不久的將來,把中民金融打造為資產規模過千億元的企業,揚言「市場需要new player(新參與者)、new solution(新解決辦法)!」\大公報記者 李潔儀
2015年8月,中國民生投資(簡稱:中民投)牽頭財團入股中國七星,後者2015年12月更名為中民金融。王兟多番強調,中民金融以「投資+投行」雙輪驅動,目前擁有四類牌照,包括證券交易(第1類)、證券顧問(第4類)、資產管理(第9類)和借貸牌照。
採「中國智慧 西方技巧」
面對中國經濟增長減速,市場的投資意欲轉向猶豫,王兟直言,希望中民金融提供金融平台服務,利用「中國智慧、西方技巧」,協助中國的民營企業走到國際舞台上。
王兟續說,太多傳統的Investment Bank(投資銀行)提供服務,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做一趟IPO根本沒多錢可賺,直言中民金融沒有興趣參與其中,更多是「用投資銀行的mentality(心態),提供Commerical Bank(商業銀行)的服務」。他解釋,投行一般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務,而商業銀行收取的利息、手續費較便宜。
被視為「民間版中投」的中民投,由近60個股東發起成立。王兟表示,母公司中民投可算是中民金融的自然客戶,又指「過程中,中民金融可cherrypick(精挑細選)當中的好機會,除了做agent(代理)外,我們(中民金融)亦可自己進行投資,所以我們以『投行+投資』雙輪驅動作為定位」。
對於內地企業在尋求海外融資時,或出現Creditability Gap(信用差距)。王兟指出,除了做好了解客戶及盡職審查的環節,中民金融亦可有更多方式調查客戶的背景。
被問到中民金融的投資資金來源,王兟表示,現時市場上的資產價格便宜,而且在控股交易上,也可與其他夥伴合作,又可以併購基金等各種方式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