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成本不菲 把握投資周期

時間:2016-07-03 03:15:20來源:大公網

  圖:隨?往來旅客增多,機場內對餐飲、零售、休閒的需求會愈來愈大

  決定投資機場股前,不但要研究旅客量及新航線增長空間,機場未來一段時間的投資需要也是重要考慮因素。以香港機場為例,第三跑道工程費用將超過1400億元,龐大融資成本及巨額折舊費用,將蠶食相當比例的年度盈利。

  新設施推高折舊費用

  機場的成本支出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維修費用及固定資產折舊費用等三方面。申萬宏源指出,內地機場人力成本與設施維修費用每年增幅平穩,波動性較低,惟資產折舊費用則比較波動。在一般情況下,每年折舊費用趨於平穩,但遇到新建基礎設施投入服務,或在建工程轉固後,折舊費用便會大幅攀升,推高機場營業成本。

  當機場新建設施剛剛啟用時,利用率處於低位,可是資產折舊費用卻大幅增加,令到年度利潤顯著下滑。經過一段時間後,受益於新設施投入服務,航機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慢慢增加至較高利用率,利潤貢獻超越折舊費用,便成為機場盈利增長點。設施利用率提升至飽和點時,利潤率重返新設施投放前水平,機場盈利達到周期的高峰值,但正正因設施處於飽和狀態,機場又需要開展新投資計劃。申萬宏源稱,投資者應把握機場的投資周期,在底部時吸納,在頂部時沽出。

  縱觀內地機場新設施周期狀況,申萬宏源指出,上海機場第四跑道於2015年啟用;深圳機場第二跑道、T3航站樓則分別於2011年、2013年投入服務。上述兩個機場正處於利用率提升期。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機場第三期工程由機場集團公司負責興建,上市公司並不是投資主體;深圳機場的第三跑道在扣除政府出資的填海工程,實際成本約20億元,大大降低折舊費用壓力。

  至於北京首都機場(00694),瑞信指出,自2008年向母公司收購第三航站樓後,該機場航機處理能力利用率在去年已達95%,客運處理吞吐量利用率高及110%。首都機場目前處於利用率瓶頸,無法應付得到快速增加的客運需要。首都機場的母公司正負責北京第二機場建設工程,日後是否會注入上市公司仍屬未知之數;若然兩個機場獨立經營,首都機場料會有三成客源流失至北京第二機場。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