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高鐵一旦調價,將可吸引更多旅客轉乘飛機。圖為上海機場
2011年,連接北京與上海的京滬高速鐵路正式通車,為中國的高鐵時代畫上重要的註筆。當時,市場關注在全國高鐵投資熱潮下,航空客運將會出現大量乘客流失的窘局,尤其是四縱四橫高鐵網(註)在2020年建成後,航空業的捱打局面更加明顯。事隔五年,高鐵並未使到內地航空業「無啖好食」。
據研究指出,高速鐵路的競爭優勢在於中短途運輸方面,即介乎200至1000公里。一方面因旅途時間短,約二至五個小時,航空旅客單單耗在往返機場路程及候機時間,也差不多需二至三小時。另方面,高鐵受氣候變化影響小,到達目的地的準時度率高。不過,旅程里數超過1000公里,航空客運便具備競爭優勢。
據瑞信發現,當高鐵通車初期,的確見到航空旅客有大量流失情況,但時至今日,分流情況並不明顯,反而傳統鐵路運輸受高鐵衝擊更大。以往來北京與上海的航線為例,當全長1318公里的京滬高速鐵路在2011年6月30日通車後,航空旅客在當年下跌5%,其後分流情況消退,到2014年航空旅客更出現按年4%升幅。至於傳統鐵路運輸,2011年的乘客量大降38%。
翻查內地主要機場近年旅客量數據,北京首都機場於2011年增加6.3%至7867萬人次;2012年增加4.1%,至8193萬人次;時至2015年旅客量達到8993萬人次,增加4.4%。上海方面,主要營運國內航線的虹橋機場於2011年旅客量3311萬人次,升5.7%;2012年增加2.1%,至3383萬人次;2015年旅客量3900萬人次,增加2.7%。不管是深圳、廣州,抑或杭州、重慶等地機場,於2010年至2015年間,每年旅客量都按年錄得不同程度升幅。
值得留意的是,高鐵票價有機會上調。瑞信表示,現時京滬高速鐵路的一等座票價,相較航空公司經濟艙票價(全價),有約20%折讓。因此,高鐵一旦調價,將可吸引更多旅客轉乘飛機。
註:「四縱四橫」為四縱:北京至上海;北京至香港;北京至哈爾濱/大連;上海至杭州至深圳。四橫:青島至太原;徐州至蘭州;南京至成都;杭州至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