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新闻 > 正文

「行走的課堂」認識國情 推動與國家情感聯結 兩年逾20萬港生到內地交流考察

時間:2025-10-07 05:01:35來源:大公报

  左圖:港生參與「行走的課堂」不僅擴闊視野,更有效加深與國家的情感聯結。右圖:教育局推廣建國歷史體驗研學新路線,行程包括參觀上海中共一大會址。

  【大公報訊】記者郭如佳報道:教育局昨日表示,自2023年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已有超過20萬名學生參與了公民科內地考察及學生內地交流計劃,這些「行走的課堂」不僅能擴闊學生視野,更有效推動香港青少年與國家的情感聯結。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把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中。教育局將於新學年的學生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中提供不少於40個行程,重點推廣建國歷史體驗研學新路線,行程包括參觀上海中共一大會址、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

  教育局首席助理秘書長葉秀媚昨日在教育局網上專欄「局中人語」撰文表示,該局一直以來積極推動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以及涵蓋多元學習主題的中小學生內地交流計劃。學生們通過參觀西安兵馬俑、浙江良渚文化遺址、深圳南頭古城等地,深切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還走訪了粵港澳大灣區的高科技企業,親眼見證了國家的創新實力。不少學生表示,通過文化工作坊、企業參訪等實踐體驗,有助於深化課堂所學。

  葉秀媚表示,新學年公民科內地考察共提供28個行程,其中18個為一至三天的廣東省行程,10個為四至五天的廣東省外行程。學校報名安排已順利完成,首批考察團將於本月出發。至於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也將在新學年陸續推出80多個行程。

  研學行程包括上海中共一大會址

  今年的施政報告提出,教育局會將愛國主義教育融入日常學與教中,包括設計建國歷史體驗行程,並在2025/26學年的學生內地交流及考察活動中提供不少於40個相關行程。為配合這一政策方向,教育局與內地緊密合作,在公民科內地考察及學生內地交流計劃中,進一步推廣建國歷史體驗研學新路線。行程包括參觀上海中共一大會址、重慶抗戰遺址博物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

  葉秀媚指出,學生們通過參訪革命歷史遺址、博物館或專題紀念館,了解先輩的英勇事跡,反思戰爭的慘痛教訓,從而珍惜得來不易的和平,並認識現代中國的發展源起與精神價值,培育民族精神。例如,高小學生有機會到訪貴州的長征文化數位藝術館,觀賞以「藝術+科技」為媒介的長征故事;高中學生則可透過探訪革命要地江西于都「長征第一渡」,了解先輩的奮鬥精神與民族堅毅。

  本學年,教育局為學校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讓學校可就公民科內地考察及學生內地交流計劃活動安排教學助理及助理教師參與帶隊工作。教育局向學校提供支援,於上月29日及30日為教學人員,包括教師、教學助理及助理教師舉辦講座,介紹最新的考察安排、教學資源,以及已優化的活動指引。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