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闖「摩指」失利。MSCI昨日公布「2016年全球市場分類評審結果」,表示延遲將中國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但不排除會提早檢討A股納入指數決定。中證監表示,這不會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進程,同時指出,A股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任何沒有中國A股的國際指數都是不完整的。市場此前已對A股或不「入摩」有所預期,近期股票市場已有所調整,故昨日A股和港股不跌反升(詳見A2版)。市場人士認為,應以平常心看結果,相信A股仍有希望於明年被納入MSCI指數。 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上海報道
過去數月,中國監管層在A股市場開展了一系列制度改革,藉此掃除A股闖關MSCI的主要障礙。MSCI公司董事總經理兼全球研究主管Remy Briand表示,中國市場在現階段的政策層面已有了一些正面的改善,但有些政策調整是在很近期才作出,因此成效如何還有待觀察。
冀進一步與國際接軌
其中,在現行規定下,QFII投資者的每月資本贖回額度不能超過其上一年度淨資產值的20%。此項限制對投資者需要兌付客戶資金贖回時帶來潛在的流動性障礙。所以,市場參與者認為當局應該考慮完全解除每月資本贖回額度限制,或者大幅度增加贖回限額並同時縮短相應贖回周期,否則整個QFII投資渠道的有效性將會顯著降低。
MSCI在歡迎滬深交易所近期公布的停復牌加強監管相關措施同時,也指出新規剛剛實施,需要一段時間觀察政策實際成效,確認新規執行之後停牌股票數量是否有顯著減少。
MSCI表示,針對內地交易所有關金融產品的預先審批限制,絕大多數投資者認為,在A股進入他們的投資標的範疇之前,中國交易所解除相關制度並與國際標準接軌至關緊要。至於「深港通」的開通,Remy Briand表示,其開通只對小部分投資者有利,並不影響MSCI考量A股的決定。
官媒:缺乏先見之明
在結果公布後,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回應指出,中國證監會對於MSCI明晟公司考慮將A股納入該指數是同意和支持的,納入與否是MSCI明晟公司的商業決定。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A股市場的國際影響力正在逐步提升,任何沒有中國A股的國際指數都是不完整的。此次延遲納入的決定,不會影響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進程和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建設長期穩定健康的資本市場是自身的需要。在剛過的周日,中證監國際合作部主任祁斌在陸家嘴論壇上也作過類似的發言。
新華社在當天午後發表的英文評論文章則稱,MSCI納入A股宜早不宜遲。文章說,考慮到不確定性和市場擔憂仍然存在,MSCI公司今次的決定可以理解,但可能在不遠的未來回頭看時,會發現這一決定「缺乏先見之明」。MSCI越早把A股納入,中國和國際資本市場越早能夠從更廣的連接中獲益,同時,國際投資者能享受的投資機會也更多。
民生證券指出:「我們當以平常心看待此次結果,畢竟未來的結局是確定的:未來資本市場將會更加開放,國內國際市場互聯互通將繼續加速,A股納入MSCI是早晚的事。」
留口風「提早檢討」
Remy Briand在昨日電話會議上坦言,近年來已看到A股迎來越來越多的改進,MSCI公司期待看到更多進步,確信A股最終將會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中。他並稱,A股納入的主動權掌握在中國監管層的手中,如果中國政府加快改革動作,「我們沒必要等到明年6月再做決定,事情可能發展得更快,這的確是一種可能性。」
不過,香頌資本董事沈萌稱,只要A股仍是監管部門當家長,散戶投資者當孩子,人人都仍預計政府會在股市暴跌時救市,A股就難以滿足MSCI明晟的標準。
(相關新聞刊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