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IMF:人幣匯率更趨市場化

時間:2016-06-15 03:15:57來源:大公網

  圖:利普頓指出,中國經濟繼續向可持續增長路徑轉型,總體看,在一些關鍵的領域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

  【大公報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昨日結束中國訪問行程,其第一副總裁利普頓表示,去年調整以來人民幣匯率正變得更加靈活和市場化,經過評估人民幣匯率與經濟基本面大體一致。IMF鼓勵中國在近幾年內實現人民幣匯率有效自由浮動的目標。

  解決企業債務勢在必行

  利普頓指出,中國經濟繼續向可持續增長路徑轉型,總體來看,在一些關鍵的領域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但仍有不均之處。

  他進一步稱,得益於最近採取的政策,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已經增強。然而,信貸快速增長、結構性產能過剩以及日益龐大、不透明、相互關聯的金融部門給中期前景帶來不確定性。

  他認為,為確保經濟實現更加強健、可持續的中期增長,中國需要在若干領域果斷實施更加積極主動、全面的一攬子政策。對於具體的措施,他建議,解決企業債務問題已經勢在必行,需要全面的計劃和具體的行動,來硬化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對薄弱企業進行重組或者破產清算,確認和分配損失,並便利市場准入。

  利普頓又表示,經濟增長適度放緩是中國必要轉型的自然結果,宏觀政策應當在近期降低脆弱性,並使經濟增長率穩定在可持續的水平,預期2017年GDP增速為6%左右。

  利普頓強調,為防範日益複雜的金融體系中的風險,需要在各監管機構和市場採用更加協調的方法來處理這一問題,要繼續控制影子金融產品大幅增長帶來的風險。

  英媒支持人行力撐人幣

  另外,中國央行去年八月以來動用近5000億美元外匯儲備支撐人民幣匯率,有意見認為,該行背棄讓市場力量在更大程度上決定匯率的承諾。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昨日發表文章引述相關人士分析稱,這一干預行為儘管代價巨大,但對於維護經濟信心和阻止人民幣無序貶值是必要的。

  「不論對全球還是中國國內來說,信心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用外儲干預的代價很高,但這一政策的價值不能只用數字來衡量。信心一旦喪失就很難恢復,屆時會發生很多糟糕的事情。」一名央行官員表示。

  另有分析師稱,改變人民幣中間價設定方式可能釋放被抑制的人民幣貶值壓力。這一原本預期會導致匯率下調5%的舉措,很快就演變成了在幾天內引發10%到20%匯率下挫的威脅。這種不受控制的貶值,可能會刺激投資者競相拋售人民幣資產,從而削弱整體金融體系。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