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宏觀經濟正處於過渡期──地緣政治張力升溫、貿易結構重塑、通脹路徑未明,以及主權債務水平創新高,正重塑投資者對風險與機遇的理解。這一輪宏觀變局,讓中國及新興市場重新成為全球資本配置的關鍵關注點。
中國經濟在2025年上半年穩中帶進,得益於政策預先部署與企業的超前應對。不過隨着對外需求轉弱與房地產市場持續疲軟,下半年經濟勢將承壓。結構性問題如工業產能過剩、社會保障薄弱、內需仍待提振(亦持續牽制成長潛力)。
預料中央將維持靈活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立場,尤其在消費端與地產市場方面,持續釋出刺激信號。
另邊廂,不少新興市場的央行正積極透過降息來支撐經濟,同時受惠於通脹回落與美元走弱的外部環境。然而,對於財政與貨幣政策空間受限的國家而言,緩衝外部衝擊的能力相對不足。資金流動方向將更多取決於國別基本面與政策的可預測性。
新興市場資產成配置焦點
美國經濟從強勁復甦轉向增長放緩。消費意願減弱、企業信心下滑,配合勞動市場與製造業數據轉弱,均反映出動能正在減速。此外,聯邦政策立場出現不確定性,貿易策略變化頻繁,也令企業與投資者難以預期下一步。儘管短期內通脹壓力仍存,但相信美國聯儲局將更關注經濟疲弱帶來的就業風險。預期未來數季將逐步調低政策利率,至2026年中回落至3.5厘左右。
綜觀全球市場,中國及新興市場具備潛在反彈動力與政策彈性,建立以區域多樣化、主題導向為基礎的資產配置,將有助提升整體組合的抗波動能力。
(作者為為宏利投資管理環球首席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