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銀行業開始依據客戶的支付寶或微信現金流增長及穩定程度用作信用評估。
科技結合金融,把顛覆性的前沿技術(包括大數據、區塊鏈等)引入金融領域,應對前沿課題、擴展業務範圍及提升服務能力,帶來種種令人驚異變化,並燃出經濟新亮點。
1999年上線的PayPal,開「科技+金融」的先河。2004年,螞蟻金服推出支付寶,通過擔保交易等創新模式,解決PayPal在中國市場未能本土化的缺點,從而為中國線上經濟的騰飛鋪好跑道。至今天,如果沒有高效、安全、低成本的電子支付,政府、企業及消費者日常的經濟活動是無法順暢進行的。
「科技+金融」眼下最令人觸目的發展,就是區塊鏈(Blockchain)的作用日益明顯。區塊鏈和產業鏈金融結合,成為未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對外貿易的抵押單據等只是產業鏈金融的起步階段,現時的發展已遠遠超過這階段。大數據技術,結合產業鏈金融,根本上把貿易信用和主體信用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對企業的貸款、客戶管理和風險預警,就可以一併建立起來。製造業可以從採購、訂單、入倉、開票、賬期、銷售這些傳統的供應鏈活動中衍生出豐富的主體信用服務,為金融業對工商企業的服務智能化打開更闊的窗口。
隨着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價值愈發重要,算法(Algorithm)在經濟活動的重要性也日趨明顯。算法是指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清晰計算機指令,逐步滲透至經濟各個領域,產生算法經濟,即是人們將生產經驗,邏輯和規則總結提煉後「固化」在代碼上,以便生產經營、交易融資等活動以智能化模式自動執行。
算法金融激活及理順經濟活動。互聯網平台充分利用客戶數據,以算法驅動,提供支付、貸款、財務管理、保險等各類金融服務,並進一步依靠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展開智能營銷、智能投資管理、智能理賠等金融服務,使經濟活動的效率大大提高。
近年來,金融科技有兩項創新:
(1)銀行用支付寶或微信收集客戶的收付情況,根據其現金流增長情況及穩定程度判斷其業績優劣,進而作信用評估。金融科技公司對線下店舖也可以作出風險與收益判斷,這些企業如有資金需求,就可通過金融科技手段給它們貸款。
(2)金融科技企業可以和傳統商業銀行合作,向它們轉介通過大數據與雲計算發現的優質、風險可控的小微企業。
香港的金融業正加強擁抱創科。今年,工銀亞洲香港至尊設計學院(HKDI)香港資訊科技學院(HKIIT)合作,舉辦青年創意設計比賽,藉此利用三方的優勢和資源,跨越傳統金融行業及申請設計行業的界限,為香港的金融及文化產業注入新的價值和創造活力。
「嵌入式銀行」模式崛起
現時銀行業界喜歡談論「嵌入式銀行」(embedded banking)。這是指將銀行服務無縫地結合到非金融公司的平台或系統,使客戶能在其最熟悉的平台上辦理各項銀行交易,節省時間及減少延滯,這就是數字銀行(digital banking)的功能。
在商業銀行領域,最常見的例子是將銀行戶口及功能嵌入商業客戶的會計程式或企業資源規劃(ERP,Entreprise Resource Planning)系統,從而簡化業務的財務運作程序,並可以在同一地點管理所有財務交易事宜。有專家預計,未來「嵌入式銀行」將拓展至其他財務管理方面,如現金流預測、流動性管理、信貸及投資,從而帶動整體經濟向前邁進。筆者知悉,現時香港已有銀行提供「嵌入式銀行」服務,並取得成績。
未來智能化社會將進一步落實,國家正花大力氣加強基礎設施(數據庫、算力和雲計算),帶來許多商業場景落地,涵蓋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金融。在此大氣候下,金融業要趕上去。正如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所前院長朱民博士指出:「這是金融科技面臨的最大機遇,也是最大的挑戰。」
筆者認為,科技結合金融的下一步,宜作出三個改變:
(1)以ERP系統優化資源配置,同時提升內部流程的效率及準繩度。
(2)以智能化工具(如生成AI、Chatbot、Robo-advisor等)做營銷、做投資顧問、做客服,拓寬客戶體驗,然後通過大數據進行客戶狀況及行為深層分析,以利客戶群分割(segmentation)及市務推廣。
(3)金融業服務模式走向場景化,宜在各種不同場景均進行數碼化運營。
金融活,經濟活。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勞動力成本已高於許多發展中國家,因此,由科技創新輔以資金配置帶來的生產率提高,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突破瓶頸的要素。
(作者為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資深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