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頭,很多地方的人不吃,要麼不愛,要麼不敢,要麼怕麻煩──以上種種都是暴殄天物。
秋深,宰了羊,是要貼秋膘。羊肉剝皮,肉身最好拾掇,難的是頭,要反覆洗淨了,脫毛,最好要用那種黃香來燎,而不是粗暴地用瀝青來黏。燎了毛以後,用刀子刮掉浮毛,再次洗淨,用庖丁解牛的方式來解羊,羊頭去骨後,在鍋灶中一滾,就拿到菜市場去賣了。
從菜市場裏,把這樣的羊頭買回來,照例,還是要泡水的,而後,大刀切塊後,放在油鍋裏煎炒一番,加水,姑且燉之。
燉羊頭,最好用那種很深的砂鍋,砂鍋裏除了葱薑,大可什麼都不放。且煮去,最好是煮它一個時辰,然後再調味,至於怎麼調味,也簡單得很,大大的白胡椒麵,撒下去,再放入適量的鹽,即可。
羊頭的滋味,在湯,湯汁濃稠,有厚度,最宜秋日來食,加之胡椒提鮮以後,撒入些許的香菜末,吃到汗津津的,周身舒爽。
我上高中那會兒,每到周末就要改善一下生活。學校南側有個館子,老闆是個回民,擅長宰羊,也燒得一手好菜餚。羊頭不貴,通常一隻才賣十塊錢左右,最適合學生黨。況且一隻羊頭可以讓我和同學三四個吃個大飽,何樂而不為?那個回民館子做羊頭,一般會放入些許的白菜幫子、粉絲,有時候,老闆心情好,還會胡亂幫我們放上一些千張、蒜苗等諸食材,吃得暖意融融。另外,邊吃羊頭,餐館老闆還會給我們播放一些港台影視劇,多半是警匪片,那頓飯,我們一般吃得很長,羊頭湯吃完了,還可以加湯,繼續吸溜着湯汁觀影,算是周末休閒解壓了。
立秋以後,發現小區樓下新開了個館子,賣的就有羊頭湯,這家館子特別的是,吃羊頭湯,送我們每人一小碟醃製好的韭花醬,以羊頭肉蘸之,鮮美無匹,肉吃盡了,索性把韭花醬倒入湯中,那滋味,堪稱絕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