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财经 > 正文

斌眼觀市/提升市場素質 支撐A股長牛\西南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朱斌

時間:2021-08-19 04:24:00來源:大公报

  圖:分析預計,在A股投資方向上,新能源板塊、軍工板塊、疫苗板塊等三大科技方向值得把握。\新華社

  A股此前受外圍市場大跌影響,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回調,但調整後還是展現出了相當的韌性,並且呈現出個股百花齊放的格局,新能源、軍工、半導體板塊表現都非常活躍。筆者認為,A股這種結構性牛市行情,將持續相當長時間。

  長牛的基礎在於市場制度建設:在入口端通過註冊制改革,引進各類新經濟、高科技細分領域龍頭公司,為A股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在出口端,嚴把質量關,落實監管責任,讓不合格的劣質公司不斷淘汰出市場,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的大格局。

吸納優良企業上市

  當前A股已經在創業板、科創板實施註冊制,新興科技企業可以快速上市,自身續航能力更強。隨着資本市場改革日益深化尤其是註冊制的實施,滬深兩市公司數量和融資規模正在快速增長。截至2021年7月初,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到4389家,註冊制實施後月平均上市的公司數量約為30家,平均每年上市公司超過300家。與此同時,股權募資規模快速增長,今年以來首發募資達到2202億元(人民幣,下同),增發募資達到3833億元,股票市場規模日益壯大。

  上述新增加的上市公司,主要都屬於半導體、生物醫藥、新材料、高新裝備等科技前沿領域,相關公司佔比超過四成,這為A股帶來了奔流不息的源頭活水。以最先落地註冊制的科創板為例:在遭受疫情衝擊的2020年,科創板營收增長達到17.2%,淨利潤增速達到24.6%,全面領先其他板塊;2021年一季度,科創板營收增速為54.8%,淨利潤增速接近100%,繼續保持高增長態勢。筆者預計2021年中報,科創板淨利潤仍將保持50%以上的高增長。

  註冊制後上市的A股公司中,凝聚了一大批具有世界級水平的高精尖企業。這裏有激光光源技術的世界最領先企業,有填補國內空白能夠生產世界最先進PI(聚酰亞胺)膜的材料企業,有具備世界最領先電池添加劑之碳納米管技術的公司,也有很可能研發出西方巨頭都沒研發成功的創新型疫苗的企業。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這些企業作為A股充滿活力的「新供給」,撐起了結構性長牛的基礎。

  清退劣質違規公司

  隨着註冊制落地,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有出才能有進,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在鼓勵優質公司、遵規守紀的機構投資者、推動健康有序的投資行為的同時,對於劣質的上市公司、違法違規的投機者、各類欺詐炒作等行為,也需要有形之手來進行相應懲罰,以更快形成優勝劣汰的良好市場生態。

  證券監管執法在頂層設計的保障下,正在將各項監管法規落實落細,對違法犯罪行為將嚴厲打擊,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保駕護航。2020年以來,政策層面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在嚴格退市條件、加大違法犯罪成本等方面,規範與完善相應安排,助力資本市場的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監管層着力改革和完善退市制度,推動市場「有進有出,優勝劣汰」。A股近二十年以來平均每年退市的公司只有7家,退市率不足0.2%。相比港股(約1%)和美股(約6%)而言,A股退市率低下,退市條件相對寬鬆,不利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2020年年底,滬深交易所分別正式發布退市新規,從優化退市標準、簡化退市流程、增加和優化風險警示情形等方面改革和完善了退市制度。

  註冊制從A股的「入口」進行改革,退市新規則是嚴格「出口」,兩者聯繫起來,才能使得資源流向優質的企業,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更好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穩步推進註冊制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這表明退市機制是資本市場的重要基礎性制度,形成市場化、常態化的退市制度是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內容。未來A股的退市率有望向成熟資本市場看齊,有效抑制「炒殼」、「炒小」的不良風氣。

  在打擊違法犯罪證券活動上,管理層也開始出重手。7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下稱《意見》),從七個方面、二十七條具體舉措做出了相關安排。

  該意見是資本市場歷史上第一次以中辦、國辦名義聯合印發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專門文件,明確了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主要目標。

  到2022年的目標包括「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執法司法體制和協調配合機制初步建立」、「重大違法犯罪案件多發頻發態勢得到有效遏制」、「資本市場秩序明顯改善」等;到2025年的目標包括「證券執法司法透明度、規範性和公信力顯著提升」、「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高效順暢」、「崇法守信、規範透明、開放包容的良好資本市場生態全面形成」等。

  根據Choice數據,截至7月初,今年共有99家A股上市公司違規,違規類型集中於未及時披露重大事件、信息披露虛假或嚴重誤導性陳述。2020年證監會全年共辦理案件740起,其中新啟動調查353件(含立案調查282件),辦理重大案件84件,同比增長34%;全年向公安機關移送及通報案件線索116件,同比增長一倍,打擊力度持續強化。

  與之配套的是,A股新制度開始大幅提升證券違法犯罪活動的成本,淨化資本市場生態。在2020年之前,資本市場違法犯罪活動的成本過低,例如長生生物疫苗造假,康得新財務造假,以及金亞科技財務造假等案例,依據證券法相關規定,證監會對發行人處以60萬元罰款的頂格處罰,對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處以30萬至60萬元罰款,違法犯罪活動的成本過低。投資者維權成本高,「起訴難、維權貴」的現象也較為普遍。

  提高罰則整治亂象

  2020年3月,《新證券法》開始全面實施,對於信息披露、投資者保護、提高證券違規違法成本等方面做出了完善與修訂。例如欺詐發行,對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處以200萬至2000萬元罰款(原法30萬至60萬元);對於違法信息披露,對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處以100萬至1000萬元罰款(原法30萬至60萬元)。

  2020年年底,刑法修正案(十一)獲得通過,與《新證券法》相銜接,大幅提高了資本市場犯罪的刑罰,例如對於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原法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新法的這一年限提升至「五年以上十年以下」。

  筆者認為,相應的制度建設將牢牢築好A股的長牛基礎。在投資方向上,三大科技方向依然值得把握:其一,「碳中和」大戰略下的新能源板塊;其二,業績能夠持續釋放、估值又相對合理的軍工板塊;其三,前期已經有較大幅度回調的疫苗板塊也值得關注。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