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意大利披薩在去年入選聯合國非物質遺產後,法國人民就坐不住了。低頭看看,自己一日三餐的法棍居然還不聲不響地「默默耕耘」?這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就連總統馬克龍也公開表示希望法棍申遺,還在愛麗舍宮專門接見了一些資深烘焙師。
作為法國最傳統的麵包,法棍(法文:Baguette)「麵包之王」的頭銜得來不虛。它原意是長條形的寶石,千百年來陪伴着這片土地上的人生活成長。據統計,法國每年消耗的近四百噸麵包中,將近百分之七十是法棍。還有著名麵包師斷言「法棍是個傳奇,傳奇永不消逝」。
能夠如此大名鼎鼎深入人心,靠的也是極簡中的極致。只用麵粉、水、鹽和酵母這四種基本配料,就成就了不平凡。越簡單的材料越增加難度,需要選用上好的活性酵母製作酸麵種,經過十六小時的低溫發酵,手工摺疊、兩次醒發,最終才能錘煉出完美口感。因此世界頂級麵包師考試的必考科目也少不了法棍這一項。
很多人不喜歡法棍,因為它的堅硬和生冷。殊不知法棍的神奇之處就彷彿是人生的不同歷程,剛出爐時帶着一點麥香焦香,外皮酥脆,一口咬下「咔嚓咔嚓」很過癮。此時的法棍是少年,率性直接,一聲聲咀嚼的脆響,就是青春的佐證。等到幾小時後稍稍放涼,就是更有適應力和協調性的中年,既可以配上奶酪、三文魚等做成小食,也可以直接放入火腿和奶酪,成為最有效率的午餐。這時候的法棍表現也絲毫不差,香味、搭配感兩者合一,張嘴就能吃出好胃口來。即便是隔夜的法棍,在烤箱裏稍熱一下當早餐照樣回春,有賴於它麵皮厚實氣孔多,韌性和Q彈也相對持久,就像很多充滿了故事的老年人,即使遲暮,也一樣不失魅力,讓人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