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當年高考「兩種準備」\陸琴華

時間:2018-06-07 03:15:38來源:大公網

  我讀高中時,也就是一九七八年,學制是兩年,不是現在的三年。這兩年對於漫漫人生來說不算什麼,一眨眼就過去了。

  一九八○年,我們迎來了高考。高考第一天,在班主任及各科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浩浩蕩蕩來到了毗鄰中學的一個公社,考點就在此。那裏有一個大禮堂,簡稱萬人大禮堂。這禮堂平時用於召開萬人大會或放電影。高考了,就騰出空來讓我們住在那裏。當時我所在的公社中學有四個高中畢業班,二百餘人參加高考,都被學校安排住在這。說真的,大禮堂一點不適合住宿,裏面從頭到尾,從左到右都是一排排早已固定好了的長櫈子。好在每條長櫈子之間都有二三十公分寬的空檔。在這空檔之間鋪張草席躺着,也還湊合着。那時高考定在每年的七月七、八、九日,正是一年中最熱之時。當時那三天熱不熱呢?熱到什麼程度呢?幾十年過去了,我好像記不清了,只記得當時大禮堂裏沒有電扇,更沒有空調。我們熱了,就用書本來扇風取涼。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李一鳴是我的同桌同學。參加高考了,住在大禮堂也是緊挨着我。他爸爸當時是這個公社的副主任,他們一樣都有一顆壯志不已的心。不用說,他也很想通過高考來一鳴驚人。睡到半夜,他推推我,說:「我們到外面涼快涼快吧。」我擇席睡不着覺,他用手推我時,我一點睡意都沒有。我抹了抹臉上汗水,就捲起席子躡手躡腳跟他出去了,在一塊空地上躺着。微風拂來,我望着天上閃爍的星星,心裏覺得涼快了不少,還是毫無睡意。李一鳴說:「我提問題,你回答。」他規定彼此答不出對方的問題,就得繼續接受提問。當時我們提的問題都是老師此前叫我們背的那些課文和公式。我背出一個問題來,就提一個問題讓他回答。彼此之間沒完沒了,當然也挺有趣的。等我們都覺得睏了,問答才告一段落。

  「還不起來,都什麼時候了?」我和李一鳴一睜開眼,一輪紅日已升起,班主任站在我們面前,一臉嚴肅。班主任說:「點名,點過來點過去,就點不到你兩人。」批評我們沒有組織性,沒有集體精神。我和李一鳴正慌張朝考場跑,班主任說:「不吃早餐了?」班主任就把饅頭和油條塞到我倆手裏。

  現在考試一結束,特別是第一場結束,不少考生都不說自個考得如何,生怕自個的答案跟別人不同會影響下一場考試。我們那時可不管這些,一出考場就互相問,對答案。即使自個的答案跟人不一樣也沒關係。暗下決心,力爭下一場考得好一點,把上一場造成的失誤盡量彌補回來。當時我擔心作文可能跑題了,在下一場考試前,抓緊時間背公式。李一鳴問我:「你要是考不上大學怎麼辦?」考不上,我還想復讀,可是我沒有說出口,他就說:「我要是考不上大學就得回農村參加農業生產。」原來他母親是農業戶口,也就是說他家五六口人除了他爸爸吃皇糧,其餘都跟我一樣是地地道道的農民。

  那時大學錄取名額有限,說眾人過獨木橋一點不誇張,一所高中學校二三百名考生光頭的,不是稀奇事。不過那時的我們,心態比較平和,考上大學固然光榮,考不上大學回鄉參加農業生產同樣為國家做貢獻,用當時比較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一顆紅心,兩種準備」。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