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深夜小狗神秘習題》劇照Brinkhoff-Mögenburg供圖
今年香港藝術節給我最大的驚喜就是終於看到譽滿英美的《深夜小狗神秘習題》(下稱《深》)。此劇於二○一二年在英國國家劇院首演,往後場場滿座。後來更獲獎無數,成為紐約百老匯十多年來最長壽的表演之一。導演瑪麗安.艾莉特(Marianne Elliott)本以為改編一位患「阿斯伯格綜合症」(Aspergen Syndrome)的年輕人基斯杜化(Christopher)的真實故事實屬不可能,後來在編劇西門.史提芬斯(Simon Stephens)的勉勵下,想出了一個極具創意的方案,就是把故事設定在基斯杜化的腦袋中,而不是他的社區、家和學校。於是基斯杜化所想像的世界和自我形象,巧妙地與世人的眼光重疊在一起。這個創作定位又帶出另一個挑戰,就是才華橫溢的自閉青年之內心世界,是多麼的遼闊和精彩。應該怎樣呈現出來呢?他的靈魂在奔騰,又是多麼的百感交集呢?究竟這些情景,在舞台上如何交代是好?
導演想起西門在初稿上寫道,或許基斯杜化在激動時可以「發瘋似的周圍跳舞」,於是他們便決定邀請形體劇場劇團(Franti Assembly)合作,結果他們迸出火花來了。劇場引導觀眾快樂無憂地進入一個理性封閉卻又感情澎湃的精神空間,緊貼着故事主人公的每一個呼吸、嘆喟、哭笑和告白。
「阿斯伯格綜合症」只是一種輕度的自閉症,患者的行為有異,有跡可循。例如他們會對某些人和事有激烈的反應。例如,劇中人進入煩囂紛亂的倫敦地下鐵路,他只能按記憶,憑着愛他的老師從前指導他克服類似不安的經驗,然後拾步向前,面對挑戰。於是觀眾眼見一個活潑可愛的十五歲青年,慘受人間地獄的煎熬,就是害怕進入人群和他們的世界。神奇的形體劇場藝術,配合一種布萊希特劇場的朗誦法,社會現實、心裏掙扎和自勉都重疊起來了,令觀眾無比興奮。《深》實在是一部驚世傑作,筆者有幸一見,希望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