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 > 正文

墳上的樹\陸布衣

時間:2018-05-31 03:15:51來源:大公網

  宋代趙令畤的筆記《侯鯖錄》卷第六載:

  墳上種什麼樹,是有規矩的。《春秋緯含文嘉》說:天子墳高三仞,樹以松;諸侯半之,樹以柏;大夫八尺,樹以欒;士四尺,樹以槐;庶人無墳,樹以楊柳。

  三仞,一仞八尺,皇帝的墳,高度應該十米不到。一直到士,一米多點。老百姓的墳,絕對不能露很高,否則就違法,不管你多有錢。松柏,常青不落葉,常常用來形容品格高潔。大夫和士,不管品行有多好,也只能種一般的欒樹、槐樹,落葉喬木。那楊柳,水邊河邊,隨地生長,賤得很,生命力也強得很。柳樹下,三兩茅舍,炊煙裊裊,酒旗幌子,在夕陽下搖動,這家客棧,在迎候旅人的到來,這些旅人,販夫走卒,一定都是普通百姓,官家去的都是高級賓館。孔林中,哪怕是同宗,能樹碑的,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員孔,平民孔,只能是一抔黃土,加幾棵柳樹罷了。

  張養浩感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庶人百姓,總是最底層,要忍受與生俱來的各類折磨。

  古人墳上植樹,其實也在昭示着一種生態觀,人和地,人和天,人和自然,終究要融為一體,人回歸大地,樹安靜生長,人樹合一。墳上種樹,規矩中雖有許多的不平等,不過,人類也如樹木,都是由各式品種組成,因此,從生態的角度看,也合天時。

  大學教我們宋詞的葉柏村教授,臨終前有遺囑,要家人將他的骨灰埋在學校圖書館邊上的某棵桂花樹下,樹上面不設標誌。葉老師想得很明白,他願意和書籍相伴,上輩子下輩子一直相伴,他願意和花草相伴,悄無聲息地融入大自然。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在這樣的環境下散個步,約個會,庶人平民,想想也是幸福的。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