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元宵樂》劇照。右圖:《鍾馗醉酒》劇照。
【大公報訊】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9月帶同其獲獎節目《古藝新姿木偶戲》重臨香江,於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策劃的「中華文化節2025」展演七齣經典小戲,並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代表傳承人陳應鴻率領一眾資深和新晉操偶者,以精巧的木偶造型、細膩的操線功和獨特的劇種音樂,展現閩南民俗千年非遺技藝。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
每場表演均設互動環節
泉州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源於秦漢,晉唐時隨中原移民南遷入閩。傳承至今,保存700多齣傳統劇目和由300多支曲牌唱腔構成的獨有劇種音樂「傀儡調」(包含「壓腳鼓」「鉦鑼」等古樂器及相應的演奏技法),並發展出一套成熟的操線功夫和獨具特色的偶頭雕刻、木偶造型和製作工藝,劇目中亦保存大量閩南地區的民間習俗和方言俚語。泉州提線木偶戲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於2012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
《古藝新姿木偶戲》於2002年獲第10屆文華獎,多年來曾在五大洲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演,劇目多元豐富,其中《元宵樂》重現泉州元宵節期間具有閩南民俗風情的「踩街」場面,當中有「拍胸」「跳鼓」「舞獅」等民間舞蹈特色,為長演不衰的劇目;《貴妃醉酒》將京劇的唱腔與「傀儡調」混搭,體現南北戲劇藝術交流的魅力;《若蘭行》出自古戲《織錦回文》選段,細膩刻畫主角蘇若蘭千里尋夫的艱難。
此外,操偶者透過精準而細膩的操線功賦予木偶生命和靈魂,如《小沙彌下山》的木偶小沙彌在風雨路上慌急情狀的各種精妙步態;《鍾馗醉酒》的木偶鍾馗能做到提壺、飲酒、打嗝等動作;《獅子舞》則結合提線木偶和掌中木偶技法,表現母子雙獅親昵嬉戲;《馴猴》的木偶猴子更會彈結他、騎單車和跟隨的士高音樂跳舞,惟肖惟妙,展現泉州提線木偶在守正創新中煥發的新活力。每場表演設有互動環節,讓觀眾有機會近距離欣賞這項非遺技藝。
演出訊息
泉州市提線木偶戲傳承保護中心《古藝新姿木偶戲》
•時間:9月12日及13日晚上7時30分
•地點:西灣河文娛中心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