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導賞員王楠剛剛結束了一場一個多小時的導賞。一天內講了四場導賞的她,正着急找水喝。王楠介紹,今次活動每日上午下午各有五位導賞員負責為現場觀眾導賞講解展覽,每場時長大概在一到一個半小時。作為藝術史專業的港大在讀研究生,王楠自小就對中國美術十分感興趣,今次報名成為導賞員,她很開心能將自己喜歡的作品介紹給觀眾,比如黃少強的《賞櫻圖》和陳永鏘的《魚躍圖》。
「有時一個團剛開始的時候只有十個人,然後隨着導賞的進行,越來越多的觀眾加入我們的隊伍,到最後常常會變成三四十人都在圍着聽。」王楠認為,今次展覽規模空前,在香港很難看到如此高規格的中國畫展,對觀眾而言,這是一次很好地了解廣東美術的機會。她提到,參與導賞的現場觀眾從老人到小朋友都有,大家最感興趣的作品要數關山月的《報春圖》和黎雄才的《迎客松》,「其實大家對於這些作品背後的故事都很感興趣。展場有一個閱讀區,那裏總是有很多觀眾在細細閱讀各種刊物和研究資料。香港也有很多對中國畫感興趣的市民,這次的展覽對大家而言是一次欣賞學習原作的好機會。」\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