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館藏擷英/《感恩節》\閒雅

時間:2025-11-28 08:15:06來源:大公报

  昨日是西方傳統節日感恩節。每逢感恩節,家家戶戶廚房裏熱氣騰騰,親友歡聚一堂,共享佳餚。這份家庭的溫馨與節日的熱鬧,早已成為北美人民心中的共同記憶。本期讓我們走進美國藝術史上一幅具象徵意義的經典畫作——多麗絲.李(Doris Lee)於一九三五年創作的《感恩節》(Thanksgiving),一窺其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感恩節》(附圖)以刻意稚拙的卡通筆觸,呈現出婦女們在廚房裏準備節日盛宴的忙碌景象。畫面生動熱鬧,洋溢着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及家庭溫情。該作品誕生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美國社會動盪不安,法定假日、鄉土傳統與家庭生活的主題,對於飽受困苦的民眾具有莫大安慰。因此,《感恩節》一經問世,便引發廣泛關注。

  一九三五年,《感恩節》首次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展出,並獲得當年美國繪畫與雕塑年展的最高榮譽「羅根購藏獎」。然而,這一榮譽卻伴隨着激烈爭議。獎項捐助人約瑟芬.羅根夫人對這幅畫的現代風格極為反感,甚至公開指責其「令人髮指」和「糟糕透頂」。她隨即在《芝加哥論壇報》撰文抨擊:「置身展廳只覺藝術界『罹患譫妄』!」這幅被保守派斥為「傷風敗俗」的畫作,反而吸引較往日倍增的觀展人潮。

  諷刺的是,隨着時代變化,羅根獎日後竟陸續頒予威廉.德.庫寧、安迪.華荷等先鋒藝術家。多麗絲.李的《感恩節》也從最初的飽受爭議,逐漸被視為展現美國節日儀式感的代表作,深受觀眾喜愛。

  時至今日,《感恩節》依然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藏中的熱門展品之一。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