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我已是香港法例規定的成年人,可以進入電影院觀賞「三級」電影。當年觀看了牟敦芾導演的《黑太陽731》,現在已經印象模糊,但仍記得該電影講述抗戰時期日軍七三一部隊的惡行。該電影不乏血腥場面,令人看得膽戰心驚。那年頭的我仍然年輕,對該電影的感受只在於官能刺激。至到上周適逢「九一八」的特別日子,我在香港的影院觀看內地電影《731》,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光輝,令我的感受更加強烈。
《731》既講述真實歷史,展示侵略者的殘暴行為,同時透過好些平凡人角色,展現國人在戰禍中如何互相幫助,掙扎求存。主要角色王永章只是一個市井人物,本來與歷史上的真實抗戰人物王子陽互無關連,但《731》導演趙林山進行了藝術加工,讓王永章受到王子陽的名聲感召,於日軍七三一部隊的「特設監獄」拚死拯救備受迫害的同胞。
藉着王永章及其他被捕者的角色視點,電影呈現了日軍七三一部隊進行的大量泯滅人性的罪行。細菌和鼠疫、凍傷和火傷,甚至在孕婦身上直接剖腹取下嬰兒作標本。這些情節和場景都非虛構,而是確鑿證據留下的歷史真相。電影再次提醒侵略者必須反省惡行,不要再存戰亂之想。
除了還原歷史,《731》電影亦有好些藝術創作成分。王永章本來希望自己能夠苟延殘喘,但是眼見同胞受害,於是逐步興起救人之心。故事發展有序,觀眾與角色同步前行,只要有一絲希望,仍然有機會逃離日軍魔爪。電影並不一味呈現寫實畫面,例如末段各被困者策劃逃走,小男孩孫明亮像在空中飛翔,就是為了帶給觀眾強烈盼望。尾聲場面,王永章未能成功帶領各人逃出困境,所有人被日軍投入深坑活埋,唯有奮不顧身,相互扶持向上爬出深坑。觀眾雖然都預知各人九死一生,但是堅強意志最終都迎來抗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