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四年首映的動畫片《貓的奇幻漂流》(Flow)由拉脫維亞、法國、比利時三國聯合出品,斬獲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提名。電影不長,情節也不複雜,描述了一隻小貓被毀滅世界的大水淹沒居所後,跳到一艘廢棄帆船上順水漂流,和一路碰到的其他動物合作,尋求生存的故事。
該片吸人眼球的獨特之處頗多。首先,動畫片全程沒有對話,只有動物的叫聲。其次,鏡頭畫面感十足,有中國水墨畫的韻味。儘管是彩色電影,但基本色調偏淡、偏暗,流動性強,符合在災後世界中漂流的主旨。還有,電影中既有我們熟悉的貓、狗、鹿、鯨,也有不太常見的非洲或南美的動物,如蛇鷲、狐猴、水豚,似乎是在暗喻全球生靈聯合起來,共克時艱。
看似故事簡單的電影前後卻花了五年半時間才最終完成拍攝。片中的動物無論形象還是叫聲、動作都很逼真。小貓的叫聲來自音響師的寵物貓,其他動物的配音是製作團隊再三考量,編輯動物園或其他地方的動物叫聲合成的。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用免費的電腦繪畫程序Blender製作畫面,不像其他動畫片那樣僱人描畫分鏡頭。
本片據稱受到法國導演雅克塔提(Jacques Tati)的電影和宮崎駿監製的日本動畫《未來少年柯南》的影響。我想,前者讓導演、編劇學會用畫面、動物叫聲講故事,盡量減少人類語言、人類思維的干擾。後者則賦予動畫片末日來臨的設定,將大災之後動物天真懵懂卻又堅忍、友善的舉動襯托得格外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