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不同藝術團體都會進入學校,不僅提供免費表演節目,只要學校能夠配合,藝團更會為學生安排基礎培訓,最後由學生表演作為課程總結。前陣子,我有機會參觀一所小學的藝術活動,校外導師訓練小學生排演傳統皮影戲《西遊記之大鬧天宮》,學生們在疫情之下仍能親身在舞台表演,寓學習於娛樂,令人欣喜。
導師李建新原是國家一級演員,曾任湖南省職業藝術學院中、大專皮影戲專業老師。二○○七年他透過「優才計劃」移居香港,並與同樣是國家二級演員的鄧幼農一起創立「建新藝術團」,自此在香港推動傳統皮影戲。
學校培訓活動總共包含十節課堂,導師先進行皮影戲和傳統戲曲的基本訓練,然後排練一齣約二十分鐘的短劇,全由學生們自行操縱戲偶。傳統皮影戲有其特定藝術形式和技巧,無論是以牛皮製作的皮影偶,抑或以光源投影的技術,以至操控影偶的手藝,全都需要長時間專業訓練。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若要求學生只經歷十節課堂便能達成一台高水平的表演,實在是緣木求魚。我觀看了十多位學生在學校禮堂的表演,學生們各司其職,操控不同的影偶,另外亦有個別學生穿着古裝扮演角色出場,藉此增添現場氣氛,並能與觀眾(主要是學生的家長)互相交流,整個活動不須以專業水平而論,但卻是有效的藝術教育活動。
「大鬧天宮」就是孫悟空追隨唐三藏取西經前的故事,角色以猴子戲為主。導師讓學生表演水濂洞的群猴戲十分活潑,另外悟空試馬的場面亦甚靈活。除此之外,導師運用其他燈飾配置呈現背幕場景,亦令整體畫面豐富多姿。
據悉這活動基於疫情已經延期了兩年,儘管每次延期都要重新編排時間表,猶幸導師和學校老師都不曾放棄,群策群力讓學生能夠認識傳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