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山重水複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年月瞬逝,江迅和讀者的文字之約卻始終是不變的諾言。作為一個始終走在前線的新聞人,江迅幾十年來從未停止過對生命的觀察及探索。無論世代時事如何驟變,他總是樂此不疲地馳騁於世間,永遠秉持着孩童般好奇的目光。生命的活水積累成湖,對世事的感悟在他的心上總能泛起陣陣漣漪,匯聚為涓涓流淌的《心湖的水聲》。
心湖如鏡,積累成人生。江迅多年來著述不斷,他旺盛的精力和源源不斷的生產力始終為人所驚嘆,而他關注的話題之新潮,更讓我輩慚愧。他介紹「悅己型消費」,也笑言「單身狗」自稱「孤狼」;他看中國脫口秀的段子,也談網絡熱詞「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這兩年女性意識與女權主義在各地崛起,這股聲浪和趨勢自然也引起江迅的關注。他書寫「她文化」、「她力量」,分析美國第一夫人的衣着政治,也觀察包含眾多社會及女性職場話題的電視劇《摩天大樓》及展示三十歲女性群象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他從香港西九龍中心外牆的性感少女漫畫寫到韓國國會女議員穿短裙出席國會會議,也從中國隧道施工建設不准女性進入,談到英國「漢堡王」發文稱女性應該待在廚房而引發的爭議。他掌握文化現象的風潮,也暢談自己對性別歧視與男女平權的看法,視野遼闊。
透過表面現象看本質,是江迅的思考深度,將世界各地發生的不同新聞聯繫起來,去探討背後深層的共性與思潮,則需要更廣闊的視野和知識體量。他從美國總統的中文譯名說起,暢談品牌名翻譯及文學翻譯,探討翻譯的原則及與原作的關係;他從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身邊人紛紛成為「作家」出書說起,談到名人「身邊人」的寫書風潮,指出本質盡是「品牌延伸」,打着名人旗號深入挖掘市場潛力,每篇短文信息含量豐富,不分地域國界,讀者的思維也隨之而馳騁萬里。
一支筆暢談大中華時政熱點,另一支筆訴說柔軟溫情,江迅總是在細微中見真情,字裏行間透露出感性的一面。在《記憶遭遇「橡皮擦」:愛不會遺忘》一文裏,他由身邊多個老友患上阿茲海默症,感慨他們的記憶像被一塊「橡皮擦」逐漸抹去痕跡,是「患者與家庭、社會的一場漫長而無聲的告別」,他講述一對老夫婦都得了阿茲海默症,輕症的老太太每日給重症的老先生餵飯,老太太在老先生過世之後,即使病重失去記憶,卻仍不忘為老伴餵飯,意識混亂之際依舊每天對着老伴的照片餵飯,將相片的嘴部都挖空了,「那份愛,依舊會深藏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令人潸然淚下;《不「智能」的長者遭遇種種「痛點」》裏,他從兩個老人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無法電子支付社會保險費以及無法用智能方式啟動社保卡的視頻,關注中國內地當下老人群的無助之苦;他也談今年票房最高的感人電影《你好,李煥英》,喚起讀者對母愛的感恩與眷戀。
聲音無形,揮筆書成文。身處非常態逐漸變成日常的世道中,活在網速超越生活步伐的節奏裏,人們在時代變遷中偶有迷惘迷失,時而迎頭趕上,知所進退,而江迅總是以快速的沉穩步伐,邁上時代的火車頭,以敏銳的觀察及勤奮的筆記錄着這個時代的千變萬化。書中用或理智,或關愛,或嬉笑的筆觸,快評世界時事、社會現象及文化潮流,江迅孜孜不倦的書寫背後,是對生活持續的滿腔熱情,也是對世間不變的觀照與熱愛。 聽聽,那是心湖的水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