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百花林古道的旅行人/資料圖片
度過元旦,接着迎接農曆新年到來,一節又一節的消費與行樂不歇,逐漸延伸至高潮,習慣在鬧市的美食尋樂,辭舊迎新,何妨到新界郊遊,親近花草林木,接觸綠水青山,吸收大自然正能量,為新的一年事業突破熱身。
步行西貢百花林古道老幼適宜,不失為佳選。百花林,聽其名自然想到滿山樹木蔽天,從西貢的大道靠左望,山下很大片的山林鋪蓋山坡,看不見的古道,一旦進入林叢,一條古道在林中穿過,人也隱蔽山中。
行走古道的感覺令人發思古之幽情。遠的年代,由西貢出九龍沒有馬路,由九龍入西貢亦然,西貢鄉民出九龍,便經蠔涌走山道,穿過百花林,到牛池灣,是唯一通道。抗日戰爭時期,西貢為游擊區,地勢隱蔽,日軍難以進入。
步行百花林古道列一份簡單行程,節目會很豐富,首先在古道尋幽,出蠔涌,有古廟車公廟,附近有匡湖居高級臨海住宅區,再過是遊艇俱樂部,灣上豪華遊艇風光如畫,再走十數分鐘路程,有西貢獅子會自然教育徑,內有中藥園、菜地及瓜地,海產水族館,參觀完畢,該到西貢墟食海鮮了。
說過行程,回過來走走百花林古道。
百花林古道全長八公里。隨着城市發展,只剩下百花林至蠔涌一段,古道用大石砌成,方形,每塊約兩至三方尺,互有距離,古道現時只剩下一部分,目前由飛鵝山道出發往蠔涌,沿途大段是石屎路,適合步行。若乘巴士在德望學校站下車,沿飛鵝山道經過一些豪門大宅,轉入百花林路,有一條分支上山,可到達孫中山母親楊氏的墓地,這是香港十大名穴之一,背靠飛鵝山,面向西貢白沙灣及蠔涌一帶,景觀開闊。
再經大石砌成的古道,沿大藍湖路往蠔涌,轉入鉸剪屋及蠔涌谷,眼前有村屋及農莊,田園風光,沿蠔涌河到蠔涌村,河中有很多魚及龜,由人放生,最後參觀歷史悠久的車公古廟,附近有荒廢的昔日亞洲電視廠房。
百花林的著名景點是孫中山先生的母親楊太君夫人的墓。楊氏生於清道光八年,卒於宣統三年,病逝時居於香港九龍東頭村。飛鵝山墓地於一九一○年建成,相傳孫中山先生得祖先庇佑,下葬母親後翌年辛亥革命一舉成功,推翻滿清。堪輿人士把孫母墓列入十大名穴,認為香港地處南隅,面積雖小,但堪輿學上,卻是南龍結穴之地,名穴棋布。但在眾多墓穴中,傳聞有一個是直接影響清朝命運的山墳,這就是國父孫中山母親的墓穴。
話說孫母安葬後一年,九次起義失敗的孫中山,於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帝制,建立民國,推舉為中國臨時大總統。後人說,孫中山革命成功,是因孫母的墓穴是風水之地,「花心形」穴地可出國君,常有人士新春期間專程到此瞻仰,求家宅發福,當然這些都是從堪輿角度而言。
走出百花林古道,參訪車公廟。蠔涌車公廟,又名車公古廟,是新界西貢區蠔涌的一座廟宇,位於蠔涌河及蠔涌路以北,蠔涌新村以東,亞洲電視前蠔涌廠房以東。
蠔涌車公廟已近五百年歷史,廟的選址及建築布局講究,前臨涌澗,背向風水林。相傳車公是宋朝(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一位大元帥,平定華南一場叛亂。南宋末年,宋帝昺南下避難,車大元帥一直護駕來到香港,並在西貢駐守。村民每有病,經車公診斷,必能痊愈。村民紀念他的功德,奉為神明,立廟供奉。廟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蠔涌村有五座山頭,包括莫遮輋上面的「落山虎」、大藍湖、界咸、百花林及回頭虎,堪輿家稱是「五虎下堂」陣勢,煞氣極大,對蠔涌村居民不利;幸好對面有一座小山岡名為「豬山」,阻塞着「落山虎」,村民才得以幸免。
車公廟建成後,有村民有感車大元帥胯下無坐騎,集資為車公購買了一隻白石馬,置於廟外。自此,怪事連篇,蠔涌村年年豐收,自放白石馬於廟外後,禾穗長得很好,但收割時則穀內無粒米,居民每早下田耕作時,又發現禾穗東歪西倒,凌亂不堪,泥地留下野獸的足跡。
怪事連續三年,居民無不嘖嘖稱奇。商討請一位堪輿師勘察,風水師認為這是白石馬成精作祟,導致農作物失收及遭踐踏;村民決定採取行動,合力把白石馬拆去,埋在廟門外的空地下,又在地下放一個香爐躉鎮壓。
自此,蠔涌村回復太平,五穀豐收。這是西貢民間傳說。多年前,一位對事件感興趣的學者,有意把白石馬發掘出來,尋找真相,用雷達探測器尋找白石馬被埋的位置;位置已確定,準備動手,因村民的反對而作罷。
但有一事,卻是我所經歷,遊客參拜車公,都會轉動廟內風車,以求好運。我的領隊帶眾人轉動風車,他也轉動。一星期後,接到他的報喜電話,告訴我中了六合彩三獎,後來又知道他用一部分錢,買了一對龍鳳鈪,備結婚時用。
由蠔涌往西貢墟,用不到二十分鐘車程,順道遊西貢,食海鮮。你可選擇在海鮮檔買料,交酒家主理,酒家收取加工費,朋友給我的貼士,去街市買海鮮比海鮮檔便宜,我照辦了。
西貢被稱為港九後花園,山海皆美,自然風光令人心曠神怡,確是郊遊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