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简体站 > 正文

2025施政報告 綠色金融/建碳市場生態圈 專家倡加快標準互通

時間:2025-09-20 05:01:57來源:大公报

  圖: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香港致力於2050年前達至碳中和。而香港可與不同經濟體合作,發揮環球資金窗口角色,鞏固香港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表示,未來會加強與大灣區碳市場的試點合作,試驗跨境交易結算路徑,共建區內碳市場生態圈。特區政府亦會聯同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和機構,研究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的相關事宜,包括設訂自願碳信用標準和方法,以及碳減排量的登記、交易、結算等。專家認為,有關措施不僅有助於完善香港綠色金融的基礎設施,亦將進一步鞏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公報記者 蔣夢宇

  港交所2022年推出國際碳交易平台Core Climate,是全球唯一以港元及人民幣結算自願碳信用的交易平台,旨在將資本與香港、內地、亞洲以至其他地區的氣候相關產品及機遇相連接。金發局行政總監區景麟表示,推動發展碳排放審核計服務,以及研究香港在國際碳市場的角色,包括標準及結算體系等至關重要。

  建議發展碳排放核算服務

  具體而言,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水志偉建議稱,香港應聚焦於本地重要的應用場景,如相關企業可利用碳市場購買碳信用,以抵銷剩餘排放。香港亦應積極利用碳市場推動碳排放核算服務發展,例如特區政府可分階段要求上市公司強制進行碳核算及披露,並採納國際認可標準。而減輕「出海」中小企負擔,初期可設立碳核算首次評估資助,資助其聘請專業機構進行碳核算,以助中小企產品達到出口市場的環保標準。

  至於區域合作,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兼會長馬駿表示,行政長官特別提及香港參與國際碳市場,或推動香港於自願碳市場的國際合作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他認為,亟需國際協作以提升自願碳市場標準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互通性,提高碳信用的品質與透明度,並推動實現《巴黎協定》第6條,即各國透過合作,利用國際碳市場以實現減排目標。

  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歐振興亦表示,面對充滿挑戰的環球經濟環境,香港需要加強與不同經濟體合作,以繼續發揮環球資金窗口的角色。他補充說,與大灣區碳市場的試點合作及聯同內地相關監管部門和機構,研究國家參與國際碳市場等措施,將令香港全面綠色金融生態圈逐漸形成,配合陸續實施與國際準則全面接軌的可持續披露要求,既可豐富投資者的選擇,亦為資本市場帶來確定性,有助資本流入本地市場。

  根據公開披露,廣東碳交易市場2024年成交量達567.43萬噸,在全國佔比雖較2023年有所下降,但因市場單價較高,其2024年成交額佔比仍達12.2%,為2.9億元人民幣,位列全國試點碳市場第四位。

  設碳信用機制 促進綠色融資

  至於對其他細分領域的影響,香港綠色建築議會回應指出,期望節能減碳的實際成果可進一步轉化為具市場價值的碳信用,並鼓勵金融機構參與,為綠色建築項目提供額外資金支持。該會指出,此舉不僅促進綠色投資,更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此外,該會已推出「綠色金融分類目錄合格申報服務」,協助銀行及業界確認項目是否符合香港金融管理局的綠色金融標準,並與香港綠色金融協會合作制定建造界在綠色金融分類目錄的操作指引,促進綠色融資。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