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章 > 正文

深化跨境司法協作 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明日在港舉行

時間:2025-09-22 13:37:11來源:大公文匯全媒體

  ◆最高人民檢察院緊緊跟隨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自2004年至2025年,共倡議召開15次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並逐步將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發展為常態化、區域性、多邊國際檢察合作機制,以此為平台積極穩妥推動與東盟檢察機關的交流合作。

  ◆從近幾屆會議主題看,打擊跨國犯罪被進一步細化、深化,覆蓋了「加強打擊網絡犯罪的能力與合作」「加強預防和打擊高科技犯罪及跨國犯罪的國際合作」「加強打擊金融犯罪合作」等更多領域,並且在會議機制基礎上建立了高效的合作渠道。

  ◆20多年來,在會議機制的引領下,中國檢察機關積極穩妥推進與東盟國家檢察高層互訪,以高層交往帶動各層級務實合作,逐步建立中國與東盟國家檢察機關之間的常態化培訓與交流機制。

  ◆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生動實踐和原創性成果,中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近幾年在東南亞國家的關註度極高。

  9月22日,來自新加坡、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柬埔寨、文萊、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和菲律賓等東盟十國的總檢察長陸續抵達中國香港,參加以「數字時代打擊洗錢、腐敗犯罪及資金追繳」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為「中國—東盟人文交流年(2024年和2025年)」增添一抹鮮明的法治色彩。

  從滇池之濱的中國昆明到湄南河畔的泰國曼谷,從紅河三角洲上的越南河內到扼守馬六甲海峽的新加坡,山海相連,心意相通。這是中國與東盟成員國檢察機關之間的第15次約會,標誌着中國檢察機關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的再度啟程。

  跟隨黨中央部署,深化司法領域的對話與磋商機制

  時光可以追溯至新世紀之初。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致信2004年7月7日至9日召開的首次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信中指出:「去年,中國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並與東盟宣布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繫。這標誌着雙方關繫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021年11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繫30周年紀念峰會上正式宣布建立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繫。這是雙方關繫史上新的裏程碑,將為地區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發展註入新的動力。

  最高人民檢察院緊緊跟隨黨中央決策部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自2004年至2025年,共倡議召開15次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並逐步將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發展為常態化、區域性、多邊國際檢察合作機制,以此為平台積極穩妥推動與東盟檢察機關的交流合作。

  綜觀這15次會議,除緬甸外,所有東盟國家及中國澳門、中國香港均承辦過會議。無論會議在哪裏召開,中國最高檢檢察長均出席會議,為落實元首外交重要共識,不僅參與多邊會議研討,還積極與參會各國檢察機關領導人進行雙邊高層對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0月,應勇檢察長在新加坡參會期間,應新加坡總檢察長黃魯勝邀請,以「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檢察」為題,在新加坡「總檢察長講堂」發表演講,通過正當防衛、環境污染責任糾紛民事抗訴、工傷認定行政抗訴、「藥品說明書」公益訴訟等4個發生在人民群眾身邊的中國檢察履職辦案故事,向在場的500餘位外國友人生動講述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檢察實踐,贏得在場聽眾的熱烈掌聲。

  「20餘年來,我們始終秉承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理念,推動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機制從無到有、從初創到逐步健全。該機制不僅成為本地區各國檢察長開展高層對話的重要年度平台,也成為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司法檢察合作典範,日益贏得國際司法界的廣泛關註和高度重視。」最高檢國際合作局局長劉志遠表示。

  攜手打擊跨國犯罪,成為深化地區司法協作的典範

  2015年5月9日,「紅通」2號犯罪嫌疑人李華波被從新加坡遣返回中國的消息,震動了國內外。該案亦是我國國際追逃追贓專項行動中首個成功的國際執法合作案件。

  鮮為人知的是,在中新兩國沒有締結雙邊司法協助條約的情況下,李華波能被成功遣返,與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機制密不可分。

  2011年5月5日,時任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率中國檢察代表團參加在新加坡舉辦的、主題為「檢察官在維護刑事司法公信力中的作用」的第七屆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會議期間,中方首次向時任新加坡總檢察署總檢察長交涉李華波案,希望兩國依據《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和互惠互利原則,相互提出司法協助請求,依法推進該案處理。新加坡總檢察長當即表示理解中方關切,將重視並關註此案,並根據新加坡法律督促新加坡檢察機關妥善處理該案。

  此後,2014年1月在馬來西亞新山舉辦的第八屆會議以「打擊犯罪,消除腐敗,促進投資」為主題,2015年11月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九屆會議則聚焦「國際追逃追贓合作」。連續三次會議都密切配合中國反腐敗工作總體部署,通過數十起個案的國際協作,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司法務實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着跨國犯罪案件的增多,打擊跨國犯罪成為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最重要的話題之一。

  從近幾屆會議主題看,打擊跨國犯罪被進一步細化、深化,覆蓋了「加強打擊網絡犯罪的能力與合作」「加強預防和打擊高科技犯罪及跨國犯罪的國際合作」「加強打擊金融犯罪合作」等更多領域,並且在會議機制基礎上建立了高效的合作渠道。

  例如,《第十一屆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聯合聲明》就提出,「各國總檢察長同意依據各自國內法,加強信息交流,及時通報和更新監測、跟蹤和掌握網絡犯罪威脅數據情報,必要時可以探索建立信息聯網,共享打擊犯罪信息資源」。《第十三屆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聯合聲明》則提及,「為迅速有效地打擊跨國犯罪,特別是高科技犯罪,東盟成員國檢察機關和中國檢察機關應充分利用各種國際合作渠道,包括刑事司法協助、檢察機關之間的直接合作渠道,或檢察官對檢察官的合作渠道」。

  基於上述共識,中國最高檢通過與東盟成員國檢察機關之間的持續溝通與協調,推動了緬北電信詐騙案等案件的辦理,合力、有力地打擊了跨國電信詐騙犯罪。

  正是在一次次的握手、溝通與協作中,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機制不斷落到實處,逐步成為深化地區司法協作的典範。

  深入互動,打造跨國培訓與交流的平台

  十五程山海奔赴,十五屆共商檢事。召開會議從來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為了匯聚信任、打破隔閡,探索更廣闊的合作可能。

  20多年來,在會議機制的引領下,中國檢察機關積極穩妥推進與東盟國家檢察高層互訪,以高層交往帶動各層級務實合作,逐步建立中國與東盟國家檢察機關之間的常態化培訓與交流機制。如2025年7月,泰國總檢察長派叻率代表團到訪中國,中泰雙方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泰王國總檢察院合作協議》,同意就定期交流訪問、參與培訓、交接文件等方面建立和維護緊密友誼與合作。據統計,去年以來,截至今年8月31日,東盟國家檢察機關來中國考察交流共計16批次205人。

  特別是2016年9月,最高檢批準在廣西建設「三個一」,即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官方網站、中國—東盟成員國檢察官交流培訓基地、廣西壯族自治區檢察院涉東盟司法事務辦公室。8年來,該交流培訓基地共承辦東盟國家檢察官、法官研修班18期,來自柬埔寨、印尼、老撾、緬甸、菲律賓、泰國、越南、新加坡等東盟八國的檢察官、法官311人參加研修。網站也受到東南亞各國檢察官的歡迎,近半年來月均訪問量28萬餘次。

  既有「請進來」,也有「走出去」。

  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公益保護領域的生動實踐和原創性成果,中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近幾年在東南亞國家的關註度極高。2025年3月24日至28日,中國最高檢檢察公益訴訟代表團到訪越南,分享了中國檢察公益訴訟的發展背景、制度設計、經驗做法、典型案例、立法展望,訪問團一行三站,向越南檢察官解答了60餘個問題,為越南即將開展的檢察公益訴訟試點工作提供有益經驗。

  當前,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談判持續推進,RCEP(中國與東盟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繫協定》)等區域經濟一體化機制順利運行,從人工智能到藍色經濟等領域,中國與東盟在各方面的聯繫都前所未有的緊密。

  9月23日,第十五屆中國—東盟成員國總檢察長會議在中國香港召開。本次會議肩負着深化跨境司法協作的歷史使命,致力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宏偉目標,推動區域法治合作邁向更高水平。

  (來源:檢察日報)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