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大連有軌電車是該市重要的標誌。\大公報實習記者黃夢鑫攝
在大連東關街,有軌電車的鐺鐺聲,彷彿與遠在千里之外的香港電車叮叮聲,協奏出一曲跨越時空的交響。大連的201路有軌電車,以其棕褐色木質車身和黃條紋,重現了上世紀30年代「美國大木籠子」的經典風采。據了解,大連至今仍保留十幾輛「古董」電車,每日行駛在鐵軌線上,向到訪的乘客述說着這裏的風雨變遷。
當香港遊客陳太在東關街站聽到「鐺─」的長鳴時,不禁感嘆:「同我哋港島叮叮聲好似!」大連的有軌電車鈴聲渾厚悠長,源於車廂頂部懸掛的碗狀銅鐘;香港的鈴聲短促清脆,來自駕駛台前方的半球形銅鈴。引人注目的是,大連有軌電車的司機多為女性,她們站立握持速度控制柄,頗有巾幗不讓鬚眉的英姿。
2元人民幣穿越半座城
兩地電車共守「慢與廉」的平民哲學:香港叮叮車均速每小時8公里,大連鐺鐺車在東關街瓦房區主動降速至每小時10公里。票價均錨定市井溫情──香港3元橫跨港島13公里,大連也只需2元人民幣即能穿越半座城市的「歷史長廊」。
大連鐺鐺車不僅承載着日常的喧囂,更滿懷歷史的厚重。它見證了中共關東縣委在電車轟鳴中召開的秘密會議,是民族抗爭的無聲見證。復古的有軌電車上,彷彿還能看到當時大連抗日放火團的印記。這一刻,大連鐺鐺車與香港叮叮車在歷史的維度上同頻共振。
大連鐺鐺車的價值在於其未斷裂的時空連續性。這趟旅程,讓香港人在大連的煙火巷陌中,聽見穿越百年的心靈回響,感受到了鄉愁的溫度。\大公報實習記者 馬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