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物業管理逐漸引入AI,圖為中海物業管理的啟德維港1號,其大堂使用手機應用程式藍牙出入。
香港物業管理行業正面臨日益嚴峻的人手老化問題,在人才短缺困擾下,不少大廈由長者擔任大廈管理員。為替換部分勞動式的工作、緩解勞動力緊張帶來的問題,業內機構紛紛採用人工智能(AI)協助管理,不僅成為本港物管行業補充人手的一劑良藥,更保障住戶人身安全,一舉多得。但也有從業者認為,港人重視個人私隱,AI全面應用於物管服務或遇阻力。\大公報記者 蔣去悄
香港在疫後經濟持續復甦,失業率降至3%以下,近乎全民就業,部分行業仍面對人手不足的問題,僱員總數佔總人口3%的物業管理便是其中之一。作為增長強勁的「朝陽行業」,僱員卻不乏年紀偏大的長者。
機械人客服 快速解答疑問
其實,行業面臨的種種問題,很多都能通過引入AI技術來解決。從初創企業的角度看,以位於數碼港的Asiabots公司為例,通過電子觸控屏幕回答客戶提問,一定程度上緩解人手需求;另一間同樣來自數碼港的Set Sail Software,則通過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實現全天候銷售服務,即便是職員下班後也能維持。
至於新鴻基地產(00016)旗下康業服務近年亦加速邁向數碼化,智能機械人、能源管理系統、5G平台網絡應用等智能科技陸續引入。早前更推出會所人工智能影像分析系統,通過AI分析會所人流,將設施使用率展示在手機應用程式中,幫助用戶避開熱門時段,靈活安排預約時間、便利日常生活。
除緩解人手不足問題外,AI還能保障住戶人身安全,降低物管員工的工作負擔。中海物業(02669)營運總監陳潤鑫舉例說明,在24小時開放的會所內,健身房中很難有同事隨時值班,若能用閉路電視(CCTV)做探測系統,一旦有用戶在運動中暈倒,便能在一段時間後發出警報,保障使用者安全。亦可將體溫探測鏡頭設置於入口,辨別體溫異常的人士。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物業通常需要許多閉路電視同時工作,員工很難在眾多屏幕中及時發現問題,在智能化設備幫助下,可以對突然間出現的風險做出及時反應。可見靈活使用AI,不僅為人手欠缺的行業變相補充大量勞動力,更能提升業主服務質量、員工工作效率,對行業發展大有裨益。
收集資料 業主憂私隱
不過,AI畢竟不是人,無法滿足住戶全部需求。「物管是人性化的行業。」陳潤鑫表示,在享受智能化帶來的便利之餘,住戶通常希望能和安保人員及其他同事進行交流,指兩種模式將在業內共存。
此外,港人特別注重個人私隱,這在網絡騙案、AI技術犯罪頻發的當下是保護自己的有效手段。然而,物業管理在智能化發展上需要收集用戶資料,可能引發住戶的不理解,令到相關進度較為緩慢。儘管疫情後大多數市民對於智能化安排已有較高接受度,但行業要真正吃上AI的紅利,還有漫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