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OpenSea銷售量正向下調整。
自加密貨幣風暴出現後,以太坊(Ethereum)、Solana(SOL)等主要用作交易NFT(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的加密貨幣價格暴跌,NFT的價格也受到拖累,多隻大型藍籌NFT如無聊猿(Bored Ape Yacht Club,BAYC)、變異猿(Mutant Ape Yacht Club,MAYC)、CryptoPunks等的地板價(Floor Price,代表收藏品於市場上的最低價格)由高位「直插」到底,加上全球最大NFT交易平台OpenSea持續傳出假貨、「老鼠倉」等問題,熱門NFT又不斷有黑客盜竊,市場開始擔心NFT的熱潮已到了尾聲。\大公報記者 許 臨
其實不少長期熱愛藝術與文化的人可能都曾在內心追問,NFT真的可稱之為藝術品嗎?從猿猴頭像、到一張張石頭圖片,甚至連網紅、藝人、知名餐飲品牌都發行自己的NFT供人們購買,這股熱潮能持續下去嗎?
產品氾濫 九成無升值潛力
事實上,市場流傳一句話:「賣不掉只是JPG(是相片影像而廣泛使用的失真壓縮標準方法,此處意指圖片),賣得掉的才是NFT。」但加密貨幣風暴出現後,NFT的成交量暴跌,而且在市場裏九成以上的產品根本不會漲價,自然亦乏人問津,就連最熱門的NFT藍籌如無聊猿、變異猿、CryptoPunks等也由高位回落26%至34%。
根據Dune Analysis數據,OpenSea平台在今年1月的以太坊區塊鏈上的成交額達到約48.6億美元,但到了6月份成交額急劇縮減至僅約6.9億美元,踏入7月份(截至7月10日)成交額更只有約1.5億美元,半年時間交投萎縮97%。全球對NFT的興趣顯著下降,網上搜尋熱度大減,不少NFT投資者均表示,過去每天也會瀏覽OpenSea、Magic Eden等平台,但加密貨幣暴跌後,已很久沒有再留意NFT的新專案。
交投近半年萎縮97%
今年5月《華爾街日報》表示,NFT只是一種「投機賭博」,價格會受到外圍因素影響,包括通脹、央行金融政策、股市債市下跌、虛擬貨幣價格下跌等等。而NFT的銷售全線下跌的主要原因,在於市場上根本供過於求,目前NFT市場有大約900萬種不同類別產品,估計只有約200萬個炒家,嚴重超賣的現象十分明顯。
其實,即使在加密虛擬貨幣風暴出現前,投資者對NFT市場的怨言已越來越多,原因是NFT的「假貨」在各大平台上日益猖獗。投資者向來強調每個NFT都是獨特與唯一的,實際上只要對一件作品稍加改動再上傳,又是一個不可替代的新項目。例如投資者抱怨OpenSea充斥大量與原作相似的「假貨」,擾亂市場,也讓想買NFT的用戶困惑。雖OpenSea已開始「打假」,包括更新賬戶驗證及推出「收藏徽章系統」,又擴大具資格獲得驗證的創作者的數量等,可是假貨問題仍然存在。
即使假貨最終能杜絕,問題依然較推想的還要多,如俗稱的「老鼠倉」(即產品負責人在官方上線某NFT作品前,已大量買入某NFT作品,並且把作品高價叫賣。某NFT作品正式發表後,經過市場宣傳、眾多用戶買入,作品價格被炒高,並以再高價賣出)等。今年6月美國司法部宣布,正式拘留OpenSea前產品經理Nathaniel Chastain,因為被指控犯有一項與NFT內幕交易計劃有關的電匯欺詐和洗錢罪,利用商業機密為謀取個人利益。
還有就是NFT市場不斷遭到黑客覬覦,繼於今年4月初入侵Discord伺服器以廣播詐騙NFT鑄幣訊息後,無聊猿的官方Instagram賬號又再度被黑客入侵,黑客利用同樣的手法,於無聊猿IG賬號上張貼詐騙連結,盜走受害者手上91枚NFT,價值超過280萬美元。
種種的不利因素令NFT的熱潮逐漸冷卻,想透過NFT一朝發達的炒家也早已放棄,雖市場仍然充斥大量天價的NFT,但泡沫爆破只是遲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