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淨康集團有限公司被判罰暫停一年申請輸入勞工。
【大公報訊】記者李清報道:勞工處昨日宣布,對淨康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行政制裁,由今年7月31日起拒絕處理該公司在隨後一年就「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優化計劃)提交的輸入勞工申請,同時中止處理其已提交的申請。這是特區政府自2023年9月起推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以來,首次有公司被「行政制裁」。
勞工處:聯繫不獲聘者了解原因
勞工處表示,優化計劃規定,僱主進行本地招聘後,必須向勞工處匯報結果。勞工處會聯繫每名不獲聘用的求職者,確定僱主不聘用的原因是否與事實相符及合理,評估僱主是否有誠意聘用本地工人。
根據淨康集團網站介紹,該集團提供害蟲防治、深度消毒及清潔、空氣淨化需求等一站式服務,協助處理白蟻、床蝨、蟑螂和各種有害昆蟲等。網站亦掛出「正在尋找以下職位:見習生(業務拓展)等」,要求經驗為「無論應屆畢業生還是擁有1-3年工作經驗」、「不限學科,任何學位持有者均可申請」。
勞工處表示,該公司早前在優化計劃下進行四星期本地招聘時,無合理理由拒絕聘用合資格的本地求職者,違反本地招聘的規定,故此被施加行政制裁。發言人指:「優化計劃訂明,僱主如違反勞工或入境法例、優化計劃或標準僱傭合約的規定,處方會作出行政制裁,包括撤銷僱主已獲得的輸入勞工批准,以及拒絕處理僱主隨後提交的申請。」他提醒經優化計劃申請輸入勞工的僱主,必須嚴格遵守優化計劃的規定,包括優先聘用合適的本地勞工。
立法會議員林振昇表示,是次淨康案例,高興看到勞工處執行相關規定。就處罰力度,他表示,勞工處將公司名字公布的行為,亦在僱傭市場起到震懾作用,希望其他公司能引以為鑒。他續指,「希望勞工處也繼續做好本地工友投訴熱線,讓本地勞工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進行投訴。」
立法會議員郭偉强認同勞工處對淨康集團有限公司實施的行政制裁,他指,勞工處做好把關,才是保障本地就業優先的基本點。
執業大律師陸偉雄表示,淨康集團在申請輸入勞工的過程中有可能牽涉虛假文書或串謀詐騙的相關罪行。他指出,香港公司進行外勞申請前需要符合基本條件和經完整程序後才可向勞工處遞交申請,勞工處會審核申請,若經過完整程序,該公司確實盡力招聘而未果,尚可理解;但若是蓄意不聘,則屬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