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陳家偉從海外回港後,便決定建立家得路品牌。\大公報記者何嘉駿攝
從事天然健康食品製銷的家得路(Catalo),其主席陳家偉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疫情導致長期封關,令香港的零售業百上加斤;他更形容公司生意額是「插水式」下挫,期望在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更好拓展大灣區市場,抓住內地雙循環的機遇。
因為父親是生化學博士,陳家偉從小就了解健康食品功效,在海外取得工商管理學位後回港,有感健康產品在香港仍屬新興市場,便決定着手建立家得路品牌。
2003年初,家得路首間專門店在港開業,隨即遇上「沙士」疫情,陳家偉形容當時各大小商場水盡鵝飛,可幸的是,港人的健康意識開始加強,令家得路得以迅速發展。
保就業支援 助企業渡難關
經歷「沙士」期間的百業蕭條後,零售業重新上路,其間經過風風雨雨,如2020年初爆發新冠疫情,零售業再度頹靡不振。
「疫情初期,本港實施封關,損失大量遊客生意;家得路在機場的銷售點,生意一下子就沒有了!」陳家偉直言,本港整體的生意額頓然減少一半,幸好香港特區政府推出保就業支援計劃,讓公司能渡過最艱難的時期,加上配合改組調整、減省費用開支等措施,公司始能捱過這一關。
家得路在美國、歐洲及澳洲設有cGMP認證的生產廠房,但疫情影響供應鏈,導致當地廠房產能下跌,未能應付市場需求。陳家偉表示,公司投資1億元在香港設立智能生產及包裝線,並將於2023年底預產,希望能減少對外國原材料供應的依賴。
在港建智能生產線 明年底預產
另外,網購成為疫情下的新出路,各大小零售商在線上線下業務急起直追。
陳家偉表示,可幸的是,家得路早在2010年進入內地市場,除了拓展實體店舖,亦早已展開線上生意。
「大灣區有很多物流平台,希望特區政府協助推動新零售的發展。」陳家偉認為,線上線下的新零售模式在疫情下突圍,本港零售業要把握這個機會,才能走更遠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