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網4月5日訊(記者唐曉明) 本港國際學校近年深受本地學生及家長歡迎。教育局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就財政預算案的提問時,披露全港51間國際學校中,竟有15間錄取本地學生比例「爆煲」,高於教育局准許的三成上限,有兩間更高達七成或以上,令國際學校徒具虛名。
教育局於2009年把國際學校取錄本地學生的比例定為三成上限,以供海外來港工作的家庭子女就讀。局方資料顯示,2014/15學年至2016/17學年期間,本地學生就讀國際小學及中學人數,都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其中不少學校更超收本地生,以京斯敦國際學校國際小學的情況最為嚴重,該校目前有254名學生,當中多達179人為本地生,佔比例70.5%。其次為朗思國際學校,213名學生中,有149名本地生,佔70%。
而位於屯門、被稱為「貴族」學校的哈羅國際學校,同樣深受本地人青睞,目前就讀的1093人中,有344名為本地生,佔了全校學生的31.5%。目前全校有805名學生的耀中國際學校,亦取錄464名本地學生,佔總學生人數高達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