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十八彎/打破「三十五歲門檻」\關 爾

時間:2025-10-21 05:02:32來源:大公报

  新一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招錄近日拉開大幕,放寬報考年齡、打破「三十五歲門檻」的新規瞬間成為輿論焦點。

  之所以一石激起千重浪,皆因眾人「苦三十五歲大限」久矣。上世紀九十年代,內地公務員報考「三十五歲門檻」應運而生,此後被眾多企事業單位效仿沿用。在年輕勞動力充沛的當年,這一標準或許有其合理性;可如今,我國人均預期壽命接近八十歲、勞動力平均年齡逼近四十歲,延遲退休政策也在穩步推進,這本「老皇曆」早已不合時宜。「一刀切」的年齡限制,將三十五歲左右的職場人攔在了機遇門外。而現實中,這一年齡段的打工人,在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積累了應對複雜問題的豐富經驗,褪去了初入社會的青澀浮躁,多了一份沉穩務實的擔當精神,本是能挑大樑的黃金階段,卻因「三十五歲」的標籤,在考公報名時望洋興嘆,在企業招聘中遭遇隱性壁壘。

  作為全國人才選拔的標桿,此次國考率先撕下年齡標籤,不僅積極回應了社會大眾的就業焦慮,打開了體制內更廣闊的人才吸納渠道,更釋放出令人期待的政策想像空間,向全社會傳遞出「以能力論英雄」的清晰信號。這種導向若能輻射至整個就業市場,相信將推動企業重新審視僵化的年齡標準,讓「經驗價值」得到應有的尊重。

  當然,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拆除年齡門檻或許只需一紙政令,但培育尊重多元價值的就業文化,卻需要全社會的持久努力。若僅在招聘環節放寬年齡限制,卻在職業培訓、晉升機制上延續舊有思維,中年勞動者仍可能面臨「進門易、發展難」的困境。唯有制度、觀念、實踐協同發力,方能真正築牢公平就業的基石。

  「年齡鬆綁,人才奔流」,短短八字道盡改革的深意。當每個有夢想、有能力的人,無論三十歲、四十歲還是五十歲,都能在同一片舞台上綻放光彩,中年人用閱歷破解難題,年輕人用創意開拓新局,每個年齡段的價值都能被看見、被尊重,就必然能夠釋放出澎湃的人才動能,為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