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上午10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上宣布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新疆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位於新疆尉犁縣東南90公裏處的荒漠無人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2019年,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發掘被納入「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從2019年至2021年3年間,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對其進行了近18個月考古發掘,出土各類遺物1450餘件(組),均為戍邊將士日常生活、工作器物。這些珍貴的遺存共同構成了生動鮮活的唐代戍邊將士生活圖鑑。考古成果先後入選2019年度「考古中國」絲綢之路重大項目成果和「2020年中國考古新發現」。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中出土的漆器牛皮鎧甲殘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考古收穫頗豐:第一,是國內首次對唐代烽燧進行的主動性考古發掘,第一次系統的揭露了一座烽燧遺址的全貌。第二,烽燧發現的883件文書,為國內遺址出土數量之最,內容極其豐富,諸多內容為首次發現,填補多項文獻空白。第三,確定了烽燧為唐代「沙堆烽」故址,也是一處遊弈所的治所。第四,為深入研究唐代西域邊防體系、絲綢之路交通保障體系,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是近年來中國邊疆考古、絲綢之路考古的重大發現。烽燧的發掘,揭秘了邊塞烽堠系統運行的諸多細節。第五,對深化邊疆治理研究、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研究,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中出土的《開元四年八月四日牒下界內所由為加遠番探侯防備等事》等的軍事文書、信函。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中出土的《韓朋賦》等一系列文學作品的書卷殘片。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近年來,新疆考古工作成績斐然。1995年迄今,新疆已有民豐縣尼雅遺址、庫車友誼路晉十六國時期磚室墓等11項考古發現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疆若羌小河墓地、民豐尼雅遺址、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群3項發現入選「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新疆考古成果是闡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重要實物教材,增強了歷史信度,活化了歷史場景,對講好中國故事,提升大眾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