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畫家周剛讓理想在色彩中流淌

時間:2021-05-20 17:15:29來源:大公網

剛水彩畫《我的父親我的兄弟》。

  和畫家周剛初次見面是他在澳門科技大學給博士生們集中上了幾天課後,即將啟程離開澳門的上午,連日來的行程讓他臉上流露出一絲疲憊。然而,當和他聊起學畫的經歷時,周剛的目光中立刻浮現出光芒,彷彿時光又回到了四十多年前那個學畫的少年。

  除了畫家身份,周剛也是中國美術學院中國水彩畫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及中國美術家協會水彩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他曾在國內外數十家刊物上發表作品百餘件,並在美法德日韓、內地及港台等十多地舉辦個展或聯展。

  出生陝西榆林的周剛,骨子裏有着西北人的倔強和堅持。他說,八歲開始學畫,畫山、畫水、畫眼前看到的一切,一畫就是幾十年,童年時一起學習的同伴,後來漸漸離開,有的堅持不下去、有的選擇了其他的道路。只有他一門心思撲在畫畫上,夢想是考上一所專業美術院校,那個年代,大學錄取率極低,周剛花了三年時間考上中國美術學院。這期間,他曾在西安一所美術中專學習,畢業後還被留校。就這樣,周剛一邊教學生畫畫,一邊拚命複習高考。

  無論如何都要畫畫

  那時候的周剛都不敢想會有現在的成就。他只知道,不能停止畫畫,每到寒暑假就去外地寫生。他的足跡遍布陝西山間田野,有一次和老師張雪丹一起,坐在陝北佳縣的黃河邊,一畫就是一天,累了,就躺在河邊的沙灘上。老師問他:「理想是什麼?」他說只有一個「考上大學」。老師又問:「為了考上大學你能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他說:「即便砍掉我的左臂和左腿,我都要上大學」。那時的周剛簡單、執著。只要右手還能作畫,就要堅持理想。

  在工作兩年後,周剛又一次參加了高考並一舉考入中國美術學院,他形容最初步入大學時的自己「如魚得水」。每天穿梭在圖書館、教室和宿舍間。他沒有時間顧及其他,像一支吸滿了顏料的毛筆,不停地繪出心中的畫卷。周剛漸漸明確了自己繪畫的方向。

  大四那年,周剛所有心思都用在畢業的作品當中,他每天漫步在杭州的小巷子裏,窄窄的街道、矮矮的屋簷,心中思緒萬千,當時國家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正以嶄新的面貌走向世界,1988年對於所有中國人來說,最期盼的一大盛事就是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的到來。

  他決定就把亞運會當作主題,將心中的激情和美好留在了畫紙上。畢業時,周剛設計的作品《箭》獲得了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招貼畫大獎,另一件作品《1999》入選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海報設計大展。

  堅守現實主義題材

  也正是這幾幅過硬的作品,畢業後的周剛留校任教,這一留就是三十多年。在從事美術教育的過程中,周剛一直在思考作為一名畫家,在社會中應該負有哪些使命和責任。他始終堅守着本土現實主義的題材,立足於自身文化語境,客觀地看待現實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在藝術創作的態度上,主張真人、真景、真情,反對藝術遠離生活,主張從心面對事象,把藝術創作的目標緊扣在最具有民族個性的群體中,他將畫筆聚焦在生他養他的土地、聚焦在中國的人、事、物,以及同時代的兄弟姐妹、父老相親。

  如今的周剛早已找尋到了繪畫的方向,經歷了學畫的艱難、考學的磨難、發展的迷茫,他卻依然像四十多年前那個少年一樣,描繪着身邊的一切,就像歌中唱到的一樣「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絲毫未減……」。

  礦工.英雄.時尚

  從2006年開始到現在,周剛已經去過內地的大大小小數不清的礦區,從山西到陝西、從山東到雲南、從安徽到內蒙古,有些礦區甚至去了七八趟。有一次,周剛畫一個名叫馬強的礦工,讓他先打個電話回家,馬強說不用,周剛以為他是捨不得電話費,就遞上了自己的手機,然而馬強說,自己已經記不清家裏的電話號碼了。畫完馬強後,正當他準備畫下一位礦工時,遠處一陣急切的跑步聲傳來,臨時畫室的門被踢開,一群人責問他:見過馬強嗎?周剛茫然無措,順嘴說剛畫完他,已經走了,那群人立馬扭頭就走。

  後來周剛才知道,馬強因為配合畫畫晚回了兩小時,他妻子就已追到礦上找人。周剛意識到,礦工的辛苦與艱難並非他最初了解的那麼簡單。對礦工家庭來說,男人是天,晚歸一分一秒,都是煎熬。如果這人真倒了,這個家的天可能就真的塌了。

  周剛每一幅礦工的畫作中,都會註明這位礦工的原名,畫面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作為具有時代感的英雄形象,礦工的生活要怎樣體現才能被後人所記住?後來周剛攜手自己做服裝設計的學生張黎,一起將礦工系列作品設計成服裝,並舉辦了一場時裝秀,特別邀請到三位礦工師傅登台走秀,將最原始的礦井生活搬上T台,展現了井下工人的艱辛和對生活的熱愛。人們不僅僅記住了時髦的衣物,更記住了這一群樸實無華的時代英雄,觀眾歡呼着礦工的名字,回響在當天的現場。

  大公報記者 程相逢 車玲玲 凌希環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