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文化长廊 > 正文

楊政龍冀傳遞民族信仰 鑄青年愛國情懷 香港文匯報 副刊專題

時間:2021-05-18 13:44:34來源:香港文匯報

政龍開始投入參與電影製作工作。

  繼《紅海行動》、《金剛川》及《我和我的祖國》等叫座又叫好的愛國題材電影摘得纍纍碩果,英皇電影集團今年再次憑借主旋律題材影片所向披靡。

  由張藝謀執導的諜戰片《懸崖之上》現正熱映,該片在內地五一黃金檔期中成為領跑票房的贏家,上映16日就已突破9億元人民幣票房,不僅躋身2021年中國電影票房TOP 5,更在各電影評論網站上得到了大量褒獎。英皇電影副主席、該片總策劃楊政龍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對有此成績感到欣慰和感動,「因為中國人的愛國情懷,決定了這種展現為國家、民族奉獻的電影一定會成功!」

  上映16日票房直奔10億元人民幣,《懸崖之上》被網友評為「年度最佳」諜戰大片。截至今日,《懸崖之上》在香港本地的票房亦已達到260萬元,在香港近年的影片票房中亦可屬佳績。

  楊政龍認為,這票房數字對他來說算是意外之喜。雖是首次擔任電影的「總策劃」,但楊政龍實則已經參與過集團多部電影的製作,對內地愛國題材也有所把握,他自認從頭到尾都很有信心:「這個題材傳遞的精神是很好的,講的是1930年左右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成就建國大業、為了中國下一代有美好的未來而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的故事,是他們成就了今天我們的幸福,這就是祖國強大的基礎。」

  他亦認為影片在此之際上映很有意義,「我們與內地部門有充分的協商,2021年正好是建黨一百周年,遇上了一個宣揚愛國情感、黨性的好時機 ,對電影來說也是很有意義的上映時機。」

  讓青年知道幸福得來不易

  《懸崖之上》是中國抗日戰爭題材歷史懸疑片,影片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四位曾在蘇聯接受特訓的中國共產黨特工人員組成小隊,赴東北執行秘密行動,由於遭叛徒出賣陷入危險處境。面臨生死存亡的戰鬥,有人犧牲、有人寧死不屈,最終能完成任務的故事。

  他憶述當首次拿到《懸崖之上》的劇本時,自己已被深深震撼,覺得這個題材可以「展開話題」:「故事裏的人物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與敵人鬥智鬥勇,在危難時刻選擇了忍辱負重,甘願為國捐軀,他們是以身作火種,用鮮血踐行誓言,照亮黎明前的黑暗!他們的偉大情操喚醒了我們靈魂深處的感恩之心。」楊政龍說。

  楊政龍講到自己曾在香港求學,但在學校裏能接觸到有關中國近代史的內容卻很有限,「這和當時的歷史背景也有一些關係,當時的老師對祖國內地了解得也不夠詳盡。」但楊政龍認為,自己對於愛國這件事有一種很天然、很自然的反應,他認為這份「天然」與自己的祖輩親歷過中日戰爭有關:「當他們經歷過這些歷史上的事件,親身感受到中國人的團結,並且逐漸看到中國一步步強大起來。」

  因此,他認為就歷史題材去創作電影,可以喚起年輕人的愛國情懷,可以讓年輕人從看電影中直擊先輩的無私付出,感受更直觀,收穫更豐富。

  楊政龍亦表示,《懸崖之上》最令人觸動的並非僅是劇情的精彩,更是它所傳遞的信仰:「他們在黑暗中前行,為後世尋找曙光,隨時隨地可以坦然面對死亡。」這又何嘗不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了整個民族的光芒,而堅定地在沒有光芒的時代中亦步亦趨地探尋,才使中國富足強大到如此振奮人心的信仰呢?

  電影在2019年籌備期間,香港正經歷修例風波,楊政龍感嘆:「每當我看到香港街頭一些人激烈的行為,就特別心痛。一個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對每個人來說是多麼重要。」而他自己遂提議以歷史故事及社會議題為主軸,讓年輕人知道現在的幸福得來不易。「沒有前輩們的隱忍與奉獻,就無法成就我們今天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希望通過電影的形式去展現歷史故事,可以觸動當下的年輕人,喚起他們的民族信仰。」

  祖國強大家國情濃

  事實上,2018年楊政龍和父親楊受成博士與張藝謀導演初次會面,便一見如故,決定合作製作一部有社會意義的優質影片。而對於諜戰題材的探索,楊政龍一早就抱有期待:「內地在電視劇的製作上有很多優秀的諜戰題材作品,但近年電影市場裏『諜戰』的題材是很少的,而這次我們這個電影故事,相信作為觀眾在觀影期間會有很多好奇與猜測,它並非一部說教式的沉悶電影。」首次和張藝謀導演合作就取得了這樣的成績,證明了這是一次成功的探索,楊政龍表示英皇電影會一直堅持大力投資電影製作,希望與整個行業共渡難關。

  近些年,內地各行業的飛速發展已無需贅言,影視方面更是不遑多讓。如今早已不是那個由荷里活電影當道的時代,懷有家國情懷的電影尤為深得人心。楊政龍分析這一現象的原因:「首先是硬件上的提升,當電影院變得舒適性極高,從小小的『影院』甚至升級成為『電影城』的時候,看電影便會成為很多人娛樂的選擇;其次因為內地的經濟發展,大家越來越有版權意識,不會為了省幾十元就去看一個質量差的盜版。」

  他認為內地影視製作技術早已吸收全世界的精華,能夠呈現出與荷里活媲美的影片,更為令人驚喜的應是演員精湛的演技,「演員的表演不可小覷,一個眼神便可以帶出很多戲。」他覺得這些因素令內地影視創作形成了非常優質的良性循環。

  至於家國情懷被大規模認可,他則認為是因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一睜眼便開始看到足夠強大、富足的國家,因此愛國情懷的產生非常自然。「而香港年輕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更傾向於『走出去』而偏信『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楊政龍卻並不如此,曾在英國求學的他覺得,在國外的日子反而是最能見證祖國強大的時光,「比如英國的水質,或者說一下地鐵便沒有手機信號等等小事,都是一面面鏡子,照見中國發展的先進。」尤其當他開始工作,更多地來往北京上海之後,他更加具體且細節地感受到了國家迅猛的發展和前進的節奏,尤其是在北京申辦奧運那年之後,越發感到祖國成長速度飛快,「十幾年前去內地,就算是去北京,和現在的區別也是很大的。如今看電影去三里屯、新光天地,你會感覺到非常豪華、先進。」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茜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