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特色旅游 > 正文

「花木+扶貧」鄢陵開闢致富新路

時間:2019-12-04 13:44:27來源:大公網

  大公網訊 「我在綠色基地做苗木養護工作,活兒也不重,但收入不低,很滿意現在的工作與生活。」問及發展花木產業給村民帶來的變化時,河南鄢陵縣馬坊鎮汪樓村的王嬸如此表達了她的心聲。

  近年來,鄢陵依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花木產業,探索實踐了「花木企業+轉移就業+貧困戶」「花木企業+土地流轉+貧困戶」等多種花木扶貧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被列為河南省十大產業扶貧案例,累計帶動18個貧困村脫貧,開闢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產業脫貧致富新路。

  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鄢陵地處亞熱帶和北溫帶的過渡區,是「南花北移、北花南遷」的天然馴化基地。20世紀80年代以來,按照「政府引導、全民動員、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的花木產業發展思路,鄢陵花木種植面積已達70萬畝,種植品種有2400多個,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銷售集散地,產品銷售覆蓋全國30個省(市、區)。2018年,鄢陵縣花卉年銷售額77.87億元,花卉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3.17萬元,成為當地村民脫貧致富的主渠道。

  隨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鄢陵花木產業提檔升級。鄢陵縣林業局紀委書記李新江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鄢陵先後與清華大學、中國農大、北京林大等30多所院校、科研單位建立了協作關係,聘請5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科技顧問團,全面指導全縣花木生產、旅遊和康養產業發展。積極引進花卉技術人才,運用「傳、幫、帶」等多種形式,培育優秀花木鄉土實用人才和優秀技工2000多名,有力地促進了花木產業發展。

  同時,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建立院士博士工作站。目前,建有院士工作站2個、博士工作站2個、省級研究中心8家,先後承擔了國家兩個「863」計划項目和十多個省市級科技攻關項目,完成了蠟梅、櫻花、鐵皮石斛等40多個品種的組培技術研究和組培苗的工廠化生產。此外,為了做大銷售市場,鄢陵加強信息網絡建設,不斷提升發展軟實力,先後投資500多萬元建成了花木交易信息中心,投資400多萬元建成了農業信息中心等。作為全國重點花木市場,鄢陵還為供需雙方搭建了電商平台。「花木商家足不出戶就能掌握市場信息,打破了傳統的地頭式的交易模式。」

  鄢陵花木市場運營總監馬燕說:「鄢陵真正實現了花木交易的『買全國』和『賣全國』。全國性花木品類在鄢陵基本都有銷售,而這些品種又從這裏被銷售到全國各地,一站式的採購體驗吸引了大量客商。」

  示範引領助農致富增收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我們十分重視典型村和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李新江表示,通過政策傾斜、資金扶持、專家指導、幹部幫帶等方式,培育了一批花木種植大戶、花木種植專業村,如柏梁鎮姚家村立足傳統優勢,大力發展花木產業,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產品逐步上檔升級,經濟效益連年提升,已成為河南省乃至全國典型的花木生產專業村、示範村、小康村。

  得天獨厚的優勢讓鄢陵花木產業始終散發着生機活力,各企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推陳出新。據李新江介紹,河南四季春園林藝術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重點培育紫荊的公司,除了常見的灌木紫荊外,還自主研發了喬木類紫荊等20多種新品種,大量的訂單不但提升了企業營收,還幫助上千戶農民每年增收上萬元。而建業綠色基地則重點培育觀賞性草本植物紅掌,現擁有不同品類和顏色的紅掌26種,年產盆花80萬盆,解決就業崗位5萬人次。

  隨着花木產業的逐步做大做強,還帶動了鄢陵生態旅遊業發展。2018年,鄢陵縣共接待遊客1008萬人次,綜合收入達48.3億元。李新江表示,下一步鄢陵還將重點圍繞健康養生大力發展康養產業,致力於打造國際知名、國內領先、中原一流的「國家森林康養示範縣」,加快「一核一園一帶七小鎮」康養產業布局和規劃建設。根據規劃,到2025年,全縣實現康養產業總產值500億元。(鄭法魁)

最新要聞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