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頁 > 神州风采 > 正文

中軸線:人類時空的記憶與想像

時間:2024-07-30 12:00:26來源:大公網

  在歷史文化長河中,「中軸線」作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概念出現的時間或許並不算長,但在人類活動足跡裏,「中軸線」的概念卻一直貫穿人類的發展。

  現代科學告訴我們,溫度、氧氣、水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所以「神秘的北緯30度」便成了天選的生命之初的「中軸線」。在這條緯度帶上,密西西比河,尼羅河,長江等縱橫期間,四大文明古國滋生於此。大自然的安排看似無邏輯的詩意,實則是精巧周密的必然。

  如果說地理學中的「中軸線」是「進化論」中「物競天擇」的生動闡釋,那麼人文歷史上的「中軸線」則是閃爍着前人理性選擇的智慧之光。從雅思貝爾斯的「人類文明軸心」時代到斯蒂芬·茨威格的「人類群星閃耀時」,偉大的時刻、偉大的人物締造的偉大的思想至今仍讓我們高山仰止。

  7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6屆會議將「中國—北京中軸線」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英明和意義深遠的決定。

  這是對歷史的尊重。北京中軸線成形於元朝,發展於明清,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忽必烈或許沒有想到,他所確定的中軸線,在風雲變幻的幾百年裡再未改變,而且通過不斷地添加、賦予變得更加豐富而立體。

  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雄偉氣魄由此而生,就是這條線記錄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承載着民族記憶,見證着歷史風雲,理應被重視、被珍藏。在「北京中軸線」申遺過程中,我們也聽到一些媒體或組織發表了一些不同看法,甚至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偏見,意圖將中國申遺行為進行政治化解讀,我認為都是對這一重要的人類歷史文化遺產的褻瀆。

  這是對文化的敬畏。北京中軸線東西對稱、和諧圓潤,中國人認為,任何事物都是統一和諧的,對稱的事物能給人一種「安靜」的嚴肅感, 蘊含著平衡、穩定之美。於是從建築、書法、繪畫、詩文到楹聯、器物、飾品、家居……無不講究對稱之美。

  古老的東方智慧、獨有的生活美學在北京中軸線展現得更為寫意、瀟灑和浪漫,這是北京的基因也是中國的基因。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曾經評價沒有哪一個民族像中華民族這樣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鍾愛與恪守,並盛讚北京中軸線是「一根長達八公裏,全世界最長,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

  這是對時代的禮讚。今天的中國以大格局、大視野、大開放擁抱世界,展現了負責任、有擔當、大智慧的良好大國形象。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前往中國,在北京中軸線上感受建築的偉大,觸摸文化的密碼,感知發展的脈搏,感悟中西文化的交融互鑒,與中國人一同禮讚傳承、禮讚發展、禮讚和平。這讓我想到「一帶一路」的宏偉構想和實踐,將東西方緊密聯結起來,或許將成為下一條人類文明史上的「中軸線」。

  維特根斯坦說「世界的意義常在世界之外」。這次「北京中軸線」的申遺成功更大的意義還在於給了更多的城市啟示,在飛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我們如何賡續文化,如何在構建物理空間的同時構建心靈和精神的家園。(文/張新)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