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產品

首页 > 艺文 > 正文

伏牛山/「讀」視頻\喬 苓

時間:2025-11-26 05:02:45來源:大公报

  短視頻越刷越上癮,就連莫言也不例外,他近日在公開場合透露有時候提醒自己每天只能看半小時視頻,如果遇到好的內容可以延長到一小時,結果經常刷着刷着三小時就過去了。與大家一樣,每次刷完短視頻,莫言也是嚴肅自我批評,覺得把多數時間浪費在了無聊的內容上,刷完後能記住的信息很少,告誡自己讀書才是最值得和最應該做的事情。

  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目前已接近十一億人,統計稱短視頻應用人均單日使用時長超過兩個半小時,居所有互聯網應用前列。如網友所說:「短視頻五分鐘,人間一小時。」這種輕鬆、有趣味的內容獲取方式成為今天很多人的「時間殺手」,業餘時間被短視頻佔據,讀書成為了相對靠後的選擇。

  從短視頻和書中獲取信息,各有長短利弊,短視頻可視化的信息形態直觀衝擊強,降低認知負荷,但容易刷完即忘,而且信息密度低,相比起來,讀書是系統學習和深度思考,信息吸收更扎實,信息密度也較高。內地一位教授告訴筆者,他教學生要學會的第一項基本功就是「一目十行」,千字的內容看上一眼即能鎖定核心信息,這樣做研究便可日看文檔三百篇,如果換成視頻資料則比較麻煩,哪怕設置「十倍速」,一天也看不了多少內容。不過,以後卻可能出現一個有意思的場景,現在書籍和論文的註釋多是出自某人某著作的第幾頁,隨着短視頻逐漸「當道」,將來的註釋可能會給出一個二維碼,再附上諸如「信息出自該視頻第三分鐘第七秒至第二十秒」這樣的說明,到時要看註釋,請先掃碼。

  當打開視頻,我們多數時候其實在看字幕,從文本時代進入讀圖時代,再到短視頻時代,文字都是信息載體的核心。李清照作過一篇《金石錄後序》,裏面提到如何保留收藏,說沒有款識的古器可先丟,插圖多的書可先丟,強調留下文字最重要。

最新要聞

最受歡迎